榆林,榆林
施曉宇
最早知道榆林,是在1987年的夏天,我到海南島為我所主持的《故事林》雜志擴大發行。由此知道了隸屬南海艦隊的榆林軍港,它座落在風景宜人的旅游勝地海南牙龍灣東側。兩年后即將建成的中國海軍首支航母艦隊也把基地選在榆林軍港邊上,目的是兼顧臺灣海峽事態。到時候,花2000萬美元從烏克蘭購回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無動力船體,經我國自行改裝、重建成炎黃子孫第一艘航空母艦后,其威懾力量自是不言而喻,且看熱心搞“臺獨”的陳水扁、呂秀蓮之流還敢囂張不?
17年后,2004年夏末,我代表我后來工作的《福建文學》雜志到陜、甘、青西北三省組稿。才知道陜北也有一個叫榆林的地方。當地作家問我,“知道榆林嗎?”“知道知道,中國海軍的著名軍港嘛。”我回答得麻利順溜。“你說甚?陜北哪有海啊?”這才知道我是張冠李戴,鬧笑話了。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這是我三十多年前在閩北山區插隊當知青時就聽說的陜北特產,今天才明白都產在榆林地區。而且,將男人和女人也作為當地的一種“特產”四處推銷宣傳,全中國也許都是絕無僅有的。也由此,讓我知道了這里是貂蟬和呂布的故鄉——傳說貂嬋是米脂婆姨,呂布是綏德漢子。有一首代代傳唱的信天游這樣唱到:
米脂婆姨綏德漢,
不用打問不用看。
小伙子跑馬一溜風,
討上米脂婆姨樂死人。
石獅子守門鉆不進貓,
綏德漢一個比一個好。
綏德漢子個個高大、膘悍、英俊、直爽,頗具北方男人的陽剛之氣,這是世人公認的。南宋名將、著名抗金英雄韓世忠就是一個響當當的綏德漢子。他因反對秦檜議和,被解除了兵權。他還替另一個抗金英雄岳飛鳴冤抱不平,當面質問秦檜陷害忠良是何居心?至今讓人感嘆這種正直忠勇志士越來越少。
說到呂布是綏德人,我是不敢認同的。呂布在三國時期確有其人,《三國志》里也有他的傳記。但傳記標明他的籍貫是并州五原郡九原人,就是今天的內蒙古包頭市人。史載,呂布字奉先,青年時擅長騎射,武力過人,聞名于并州;并州刺史丁原任用布為主簿。董卓入京后,誘使呂布殺死老主子丁原,率部下投奔新主子董卓。后面的故事人人皆知就不用說了。
至于貂嬋是米脂美女似乎板上釘釘。但是2002年夏天我隨福建作家代表團訪問山西,卻發現山西忻州也有一個標明貂嬋故里的風景名勝地。可見凡是名人總是人人爭搶的,就連我的老祖宗施耐庵筆下描寫一百單八將聚居的水泊梁山,如今山東省梁山縣和東平縣兩個縣為爭搶旅游景點、注冊旅游商標鬧得不可開交。不過,歷史上的壞人就沒有人爭搶了——比如至今跪在杭州西湖畔的南宋賣國賊秦檜,他是道地的江蘇南京人,生前在南宋首都杭州給宋高宗趙構當宰相。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自從父親被金人虜去北方,自己就于公元1127年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登基稱帝,史稱南宋。1138年因為金人繼續南侵,軟弱的趙構遷都杭州。就是因為他昏庸無能,和秦檜一道冤殺了主戰派岳飛,向小小的金朝屈膝投降。
我們還是回頭說榆林米脂的美女貂嬋。貂嬋確實籍貫不詳,甚至有人說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嬋、楊玉環(別號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惟獨貂嬋是子虛烏有的人物。即便如此,我還是挺喜歡貂嬋與呂布的,畢竟一個陽剛勇猛,一個嫵媚動人,都是人中杰、女中花。為此我在2004年4期《江南》雜志經作家謝魯渤之手編發過一篇將近一萬五千字的散文《呂布與貂嬋》,對這兩個英雄美人加以贊頌。
關于貂嬋之死,民間還有這樣一個說法——呂布在白門樓敗給曹操之后,曹操惜才不忍殺之,后受劉備挑唆——劉備提醒曹操不要忘記丁原、董卓都是被呂布殺死的教訓,導致一世英豪呂布被活活吊死。這是歷史事實。后面就是牽強附會憑空杜撰了。說呂布死后,貂蟬被關在靜慈庵內,交由劉備處理。劉備既貪慕貂嬋美貌,又恐怕他人閑話,污他一世清名。一旁的關羽看出了劉備矛盾的內心活動,禁不住怒從心起,摔下一句擲地有聲的“大丈夫焉能為女色所困”!拎起青龍偃月刀直奔靜慈庵而去。到得庵前,關羽將庵門一腳踹開,沒等貂嬋回過神來,便手起刀落直取貂蟬的項上人頭。可憐自古紅顏命薄,貂嬋也不例外。
即便貂嬋不是米脂人,呂布不是綏德漢,絲毫也不影響陜北出美女,米脂為最甚的定論。
“想你想你實想你,三天沒咽下半粒米;白天想你屹塄上站,半夜想你挑燈花花看;前半夜想你翻不轉個身,后半夜想你吹不熄個燈。”
這樣熾烈火熱、率直純真的陜北民歌在黃土高原的七溝八梁間唱響,聽的人沒有不心旌搖蕩、熱血沸騰的,恰如仰脖暢飲了一大碗陜西頭牌“西鳳酒”,火辣辣直穿肺腑、呼啦啦氣沉丹田。怎一個爽字了得!
我的一個自駕車走四方的朋友跟我描述過:離開延安,車經綏德,沿著蜿蜒的無定河一路北上,就到達米脂縣城;再穿過米脂縣城逶迤而行,就到達了榆林地區。榆林是一座有著600年歷史的邊塞古城,在這里,可以盡情游覽邊陲古城風貌,嘗遍陜北的各種風味小吃。特別是陜北大棗最是可口。因為陜北地區土質獨特,日照氣溫和降雨量等與眾不同,所以生長的紅棗果大、肉厚、味道甜、還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大紅棗兒甜又香,送給那親人嘗一嘗。一顆棗兒一顆心,嗨嗨嗨嗨心心向著共產黨。”這是建國以來幾乎人人會唱的紅色歌曲,它的原產地原來就在這黃土高原的七溝八梁之上。
為此,我專門查看了陜西地圖,發現榆林地處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的交界地帶,自古土地構造獨特,能耕耘,能放牧,能種植果樹,其中以綏德栽培的大紅棗最負盛名,栽培技術已有四千年的歷史。榆林地區橫山縣還出產一種高產絨山羊,是以遼寧白絨山羊作父本、陜北當地的黑山羊作母本,采取雜交改良培育而成的優良羊種,具有產絨量高、絨纖維細長、適應性強的特點。這徹底改變了我對貧瘠陜北的印象。比如榆林人就以善吃會吃遠近聞名:定邊小羊羔,肉細嫩味美,還有羊雜碎、羊肉燴面;還有米脂的驢板腸、綏德的油旋、清澗的煎餅、佳縣的馬蹄酥和黃米糕......說得人要流口水。
這真是,當年陜北窮,如今陜北富啊。陜北榆林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因為榆林近年連續發現了大煤田、大油田、大油氣田。比如2005年,一個儲量為15億噸的大煤田又驚現榆林市吳堡縣境內。這是繼神府、榆神煤田之后,榆林能源產地的又一個重大發現。尤其是該煤田乃迄今為止陜西境內探明的惟一主焦煤田,而主焦煤的價值是普通煤的三到四倍,具有極高的開采價值。更令人驚喜的是這個大煤田的煤層平均厚度達到3.6米,而且埋藏淺、儲量大,挖掘成本低,安全系數高。真的是上蒼賜予陜北人的一份厚禮。
不過,物質生活的豐富,不等于文明水平的提高。據說,如今的陜北榆林人辦婚禮,多數人家必定要購置一架豪華大鋼琴,不管會不會彈,不論有沒有文化,是否具備藝術細胞,買回家放在——甚至放在土窯洞里就是了。總之是為了顯擺一種派頭,滿足一下虛榮心,也是一種富裕的象征。目的就是為了擺闊,當花瓶用。時間長了,擺在家中、土窯洞里的大鋼琴——不,“大花瓶”落滿了灰塵,也是一種悲哀。如果鋼琴有情感,一定會感到寂寞的吧?
這是不是就是人們說的,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幸福感卻少了?工作環境好了,都用上空調了,上班反而感到更累了?好比我所在的這個沿海大學,學生的教室、宿舍、食堂、實驗室都比我們30年前上大學時富麗堂皇多了,我們那時候盡管物質條件極其惡劣,卻如饑似渴勤奮好學。一天上課下來,不管有多疲倦,到食堂買一個饅頭立刻又沖向教室搶占座位——要么聽講座,要么晚自習——從早到晚,一刻不停,幸福感充溢我們渾身的每一個細胞。今天我的許多學生白天上課沒精打采;晚上自習,教室座位多如牛毛,無需搶占,同樣沒精打采,更不愛聽講座;食堂里各種菜肴品種簡直比酒樓更豐富,照樣沒有食欲。而且,他們怎么一點也不感到幸福呢?他們個個都在那里、甚至當面向我喊苦叫累訴說學習負擔重!這究竟是怎么了?中國高校的教育制度改革肯定是出了問題的,還有呢?
200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