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首页_二区视频在线_国产精品久久电影观看_免费看片黄色

中國散文網(wǎng) 中國散文網(wǎng)
中國散文網(wǎng)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散文家檔案 > 代表作品

創(chuàng)作談

  創(chuàng)作談   不知不覺中,就成了一個作家。   我不知道這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只是,隨著寫下來的文字逐年增加,稿子發(fā)表以后,樣報樣刊在簡陋的書房里越堆越多,逐漸泛濫起來,難以收拾了。雖然此間幾次搬家,清理了一些,但書房里還是顯得非常零亂,并且不斷向著客廳和臥室滲透。也許,這就是作為一個作家的煩惱吧。因為不堪紙張的困擾,妻子總是收拾不過來,無奈之中,她給了取一個渾名曰:亂事佳人。隨著年歲日漸逼近四十,馬上就要抵達人們所說的“不惑”的年齡了。然而,讓我很“惑”的事物卻越來越多,由此,不得不靜下心來,理一理這些年來紛亂不堪的往事,讓自己的生活和寫作盡量多一些頭緒,好讓寫作更純凈一些,生活更澄澈一些。   我的創(chuàng)作,其實是有一點淵源的,比如家學。我的爺爺吳池,在民國時期那些年,曾經(jīng)讀過一些書,算得上是一個鄉(xiāng)村里的讀書人,雖然什么功名也沒有,但還是讀過一些書的。在他的支持下,我的幾位伯叔姑嬸,也都是識字的,尤其是大伯父吳立南,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屆初中生和第一屆高中生,曾經(jīng)是麗江名師李世宗老先生的得意弟子。幾經(jīng)世事變故,伯父依然是一介草民,但他從我爺爺?shù)纳砩侠^承了尚文家風,即使是在最困難的那些歲月,依然是書不離手的。受伯父影響,我爹吳海南農(nóng)閑時喜歡讀書。他的收書都是從伯父那里弄來的,伯父看的都是那個時期的名著,所以,父親手里的也竟然都是名著了。父親讀書,沒有收拾整理的習慣,總是隨處亂丟,這樣的壞習慣卻讓我過早地接觸了那些名著。那時候,雖然看不懂,卻讓我接上了喜歡讀書的家族風氣。鄉(xiāng)村孩子的時間總是非常充余的,書卷之外,還有許多空間可以用來想象。于是,有了寫一些文字的想法。小學沒畢業(yè),這些想法就讓我浪費了比其他孩子多出幾倍的作文本,在那里寬大的格子里,涂滿了我的天真。進入初中以后,一個人,雖然只教了我不到一年時間,卻把我在想象的歧路上越引越遠。她是我初中一年級的班主任劉志鳳,一個剛剛結(jié)婚的女教師,據(jù)她說,她是著名作家海男的中學同學。那一年,海男跟她妹妹海惠做了一件轟動國內(nèi)文學界的大事:徒步考察黃河。劉志鳳在課堂上經(jīng)常跟我們提起這件事,讓我強烈地感受到了一種對文學和文人的崇敬。我對文字的想象,開始漫無邊際。   對于永勝三中,我一直情有獨鐘。我在那里讀完了老是更換教師的三年初中。其間,永勝三中的楊金乾、楊海清、李德田等老師,匯同三川其它學校的唐正堯、胡繼惠等人,在課外組織了“三川文學社”。文學社成立的那一天,當時永勝文學界的干將馬霽鴻、海男、陳澤、嚴諒等人都到了。在永勝三中的足球場上,那些風流才子們朗誦詩歌、唱流行歌曲、跳迪斯科,攪得永勝三中的孩子們熱血沸騰。那個時代,永勝三中注定了要產(chǎn)生一些以文字為伍的人。比如李夢游,在隨后的幾年里,他組建了荒野文學社,創(chuàng)辦了文學刊物《流沙》。永勝三中的師生散布地三川各地,后來還產(chǎn)生了作家楊春山、楊寶瓊、趙文金等人,這些人,后來大都成了永勝文學界的骨干。而我卻是一直隱藏著,不是因為清高,而是自卑。我沒有膽量跟他們接觸,只是默默地讀書,遠遠地看他們風光,悄悄地寫自己的文字。在永勝三中讀高中的三年,都是這樣過去的。三年里,我對文字沉迷到不能自拔的地步,數(shù)理化學得一塌糊涂。第一次高考落榜是意料中的事,羞愧之中,轉(zhuǎn)戰(zhàn)永勝一中補習,一邊溫習著舊課本,一邊給縣廣播電臺投稿,終于勉強考上了曲靖師專。后來的若干年里,我若干次去永勝三中,此時,當年的老師大多已經(jīng)離去,我的師兄弟們?nèi)缃褚咽悄抢锬旮涣姷墓歉山處熈恕T谀桥f貌依稀的學校里,我總是比較沉默的,我不是母校的好學生。   在曲靖師專,我沒有如愿讀上我所喜歡的中文系或者歷史系,而是讀了我從來沒有想過的政教系。于是我在課堂上寫了許多詩,在圖書館里讀了一些書,許多人都以為我是中文系的學生,然而我的真正專業(yè)卻是政治教育。政教系的專業(yè)理論作弄得我頭昏眼花,吃盡了苦頭。到最后,我只能依靠發(fā)表的文章卻掙額外的學分獎勵,把我在班級里的排序向前多推十余名,以便多掙二十多元的菜票補貼。那是一個讓文學愛好者們頗為懷念的時代,鋪天蓋地的縣級報刊都辦著副刊。那時候,名家占據(jù)了權(quán)威刊物,文學愛好者們,如我之流,則盯準了這些小報的副刊,四處投稿,竟然也可以混到讓郵局的工作人員另眼相待,不需要身份證也可以領到稿費的程度。不僅僅是為了追求稿費,那個時期,我寫下了至今都引以為自豪的長詩《云南》、組詩《滇西,滇西》、《人群》等作品。憑著這些作品,我的創(chuàng)作得到了縣里馬霽鴻、胡延平等文友和縣委宣傳部的關注,這為我以后調(diào)入縣委宣傳部工作打下了基礎。   我的職業(yè)工作歷程,把我一步步向著文學推進。我人生中最初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永勝縣仁和鎮(zhèn)新田中學當政治教師。在那里,我僅僅工作了短短的三個學期。新田作為一個四面群山環(huán)繞的少數(shù)民族村落,它為我提供了極端寧靜的創(chuàng)作條件。除了教書,我有大量的時間,可以用來創(chuàng)作。在那里,我又寫下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小論文,我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許多觀念和價值取向,在那里逐步形成,下一步,就是通過一件一件的作品,把我的種種文學理念演繹出來。這時候,一個讓我終生感念的人,他的一個決定改變了我的一生。郭廷明,當時的縣委宣傳部的部長,此前,他已經(jīng)通過自己的手,把永勝的許多文化人從各行各業(yè)挑出來,放到他們最能發(fā)揮文化才能的崗位上去,形成了永勝文學拓展的人才蓄備。現(xiàn)在,輪到我了,他要把我也放到那個團隊里去。他先是不動聲色地讓我到新田中學去體會底層生活的艱辛和創(chuàng)作素材的原生態(tài),然后再不動聲色地把我調(diào)到縣委宣傳部。如果沒有這個過程,也許,我會在隨后的時光里,在講臺、作業(yè)、職稱的困擾中消磨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最后放棄我深愛著的文學。也許,我是他最后一個親手扶持過的文化苗子。政聲人去后,如今,他提拔過的文人們都各自術有專攻,各有所成,但是我們對他都懷有一種共同的敬意。   在縣委宣傳部,我整整工作了十年。十年間,領導們不斷地更換,而我始終坐在那張靠窗的辦公桌前,寫公文,寫詩歌,寫小說,寫散文,寫評論,寫論文,陪記者下鄉(xiāng)采訪。俗話說板凳坐得十年冷,我的板凳卻一直是熱的。在那里,我完成了從一個文學愛好者到一個作家的轉(zhuǎn)變,每年發(fā)表的上百篇文章,使我成為縣里的作家集群中的一員,并且成為省作協(xié)的會員。在那里,我的散文開始走向國內(nèi)眾多的知名刊物,直至進入大學教材和中學語文高考模擬試卷。在那里,我出版的散文集《靈魂的地址》,使我成為國內(nèi)當時的新散文創(chuàng)作群體中的一員,為我的故土和單位贏得了來自國內(nèi)散文界的尊重。在那里,我的作品開始在海外各種華文媒體發(fā)表,并獲獎。在那里,我開始籌備我的五卷本文集的出版,著手準備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在那里,我與領導和同事們一道,受命恢復了多年沒有正常開展工作的縣文聯(lián)。在那里,我的文字開始被模仿和抄襲,精于此道的人,有五湖四海的職業(yè)槍手,也有我身邊曾經(jīng)交往多年的同行,彼人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雖然我早已盡收眼底,只是礙于往日情面,始終沒有挑明。   十年過后,我離開故土,棲居異鄉(xiāng)。此刻,我的生活開始紛亂起來,它在我的壯年時期,讓我時時感覺難于招架。但是我還會寫下去,既為我自己,也為那些曾經(jīng)關心和溫暖過我的人們,繼續(xù)埋頭寫我深愛的詩歌、散文、小說,寫我為朋友們的創(chuàng)作成果喝彩的評論,寫我借以謀生的公文。生命展開了它五味雜陳的一頁,我特別懷念我的故土和那片土地上讓我牽掛著的人,以及各種往事。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網(wǎng)站首頁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現(xiàn)代中國散文研究所 版權(quán)所有 陜ICP備10004154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