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首页_二区视频在线_国产精品久久电影观看_免费看片黄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散文家檔案 > 代表作品

聲 音

  

      那年秋天,我們去陜甘寧交界處一個叫張崾崄的鎮子上采訪,清晨就從定邊縣城出發,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太陽已經偏西了。

  張崾崄在大山深處,溝壑縱橫,生活在這里的人吃的幾乎都是窖水。估計天要下雨、下雪了,人們就急急忙忙去掃地,然后把雨水、積雪儲存在挖好的水窖里,沉淀一段時間除去漂浮物,再讓人飲用。

  這里關于吃水的故事很多,笑話流傳的也不少。其中一段民謠這樣說道:“上了張崾崄,涼水拌炒面,要是犟點嘴,只給你炒面不給你水。”

  我們是乘一輛北京吉普車來到這里的,汽車在崎嶇的山路上扭麻花似的前進,我們全身的骨頭散了架似的難受?墒,一想到明天早晨要返回,大家都想看看這個不容易來的小地方,擦了一把臉就又出了旅館門。

  張崾崄鎮很小,也就二三十戶人家的樣子。出了小鎮是彎彎曲曲的土路,小路的盡頭是山梁。約摸十幾分鐘,忽然聽見有沉沉的驢蹄聲和“叮當——叮當”的鈴子聲,循聲望去,見對面山梁上出現了一隊毛驢,它們整齊地走著,一頭跟著一頭,保持著相同的距離,踏著一樣的蹄步。已經不很強烈的陽光把遠山近峁,還有那些毛驢照得一片金黃色。

  這一景觀吸引了我們,就問路旁撿柴禾的一位老人,這毛驢來自哪里?要去何處?老人瞇著眼睛望了望遠處,很認真地告訴我們,說這些毛驢是馱水的,從大深溝里來,向各自的家里去。

  老人見我們感興趣,又說毛驢馱水差不多都在每天黃昏時分,沒有人牽引,也沒有人跟隨,一頭緊跟著一頭,馱水時的秩序從不錯亂。有人曾試圖改變這支毛驢隊的次序,最終都沒有成功。于是他們很想不通,說這沒水吃的地方的毛驢為什么和這里的人一樣倔強和循規蹈矩。

  我們加快腳步走著,很快就發現毛驢隊后面就是那條大深溝。溝光禿禿的,溝岸和溝坡上沒有樹也沒有草,只有溝底似乎有星星點點的綠色。我們正低頭走路,忽然從溝底傳來“嘎吱——嘎吱——”的聲音,震得我們的耳膜發顫。

  走到溝底,我們發現兩個男子站在井臺上搖轆轤,井臺是用石頭砌的,大約半人高,井架好像是用鋼焊接的,轆轤是鐵制的,用于絞水的是一條又細又長的鋼絲繩。搖轆轤的兩個男子個子都不高,長得卻敦實,黝黑的臉上滾著汗珠,粗粗的胳膊也一層汗水。在“嘎吱——嘎吱——”的聲音里,隨著井繩的伸縮,轆轤的轉動,一桶清涼的水從井里出來了。絞水的男子很快把桶里的水倒進毛驢馱的水桶中,毛驢背上的水桶滿了,一男子就用力在毛驢的屁股上拍一下,然后喊一聲“得起——”,毛驢就抬起蹄子向溝上面走去了。

  太陽落山的時候,我們從深溝里走了出來,大家沒有人說話,看似心情都比較沉重。

  走了一段路,不知誰第一個回過了頭,于是大家一齊轉過身,眼睛又直直望著對面的山梁。

  山梁上移動著馱水的毛驢隊,響著毛驢“踢踏——踢踏——”的蹄子聲和“叮當——叮當——”的鈴聲。

  曠野里靜寂無聲,毛驢的蹄聲和鈴子聲更加清脆和遼遠,漸漸地,我不再覺出這聲音的美感,而是愈聽,腳下的步子愈發沉重,那聲音好像每一聲都響在我的心上,有一種說不出的痛。

  這個晚上,旅館的老板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年,這里來了個駐隊的年輕干部,這干部不像以往來的干部,既不給大家講大道理,也不經常組織社員開會、學文件,他每天背著干饃和水壺,奔波在山峁上、深溝里。后來,他接來了幾個城里人,那些人穿著風衣,戴著太陽帽,拿著筆桿、望遠鏡什么的,在大深溝里測呀畫呀算呀,最后終于在溝底發現了水源。水井打成了,老百姓吃上了甘甜的水,雖然水井在深溝里,每天還得靠毛驢來馱,但畢竟結束了張崾崄鎮百姓吃窖水的大問題。人們正想著能不能多打幾口井的時候,打井的駐隊干部卻病了,住進醫院就沒有出來。

  “好后生啊,真真地可惜了!”旅館老板哽咽著說不下去了。

  夜深了,四周靜寂得出奇。

  我想象著那個年輕駐隊干部的模樣,耳邊又響起了毛驢的蹄子聲、鈴子聲。

  原載2011年7月8日《工人日報》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網站首頁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現代中國散文研究所 版權所有 陜ICP備10004154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