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文學理論研究的第一部書 閻建濱
肖云儒的《中國西部文學論》,作為這個課題的第一部專著,標志著自為西部文學評論的結束和自學西部文學理論的開端。 作者在《中國西部文藝叢書》的前言中所說:他重在把西部文學“作為一種社會歷史的、文化心理的、審美的現象來研討”,是探討“多維文化中的西部美”,即試圖在中西文化、現代與傳統文化、古典與科學文化的對比中,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去揭示西部文學的美學風骨,提示西部表層雄風剛骨所潛存的 悠遠的文化心理投影。 在全書十一章中,分三部分切入西部文學:其一是提示西部文學的客體性。作者探討了中國西部自然與人文地理特色、中國西部文化結構、中國西部的生活精神等對西部文學創作的客觀影響。其中許多觀點和論述,如世界三大文化源流的銜接和隔離、多層向心交匯的文化結構、四圈兩線的文化地圖、三個精神對子的兩極震蕩等,在西部文學、美學至文化學的研究方面都屬首見。二是提示西部文學的主體性。作者就中國西部藝術意識和西部文學中現實主義深化與浪漫主義浸潤,研究了西部文學審美品質的歷史及變化、西部浪漫作品的遠、奇、意象三要素及自然、神話、遠村、人格四種浪漫類型。三是從作品客觀存在的審美風貌中提示西部文學的主體合流。分別就陽剛美為主的西部審美形態、人民為中心的共同母題及“追尋”“交換”程式、大自然上升為主題性內容、整體審美意識以及悲劇美和雄奇美等進行了細致的論述。以上三部分構成了全書的主體,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此外,又勾畫了西部文學的界定、興起、分類,探討了多民族聚居區雜色心態和現代社會流動群體在新時期西部文學中的創新。從中國和世界文藝格局中探討了西部文學的共同性和獨立性。使全書在結構上更加周密,更趨完整。 在多維度的坐標中,追求某種完善和調和,是該書又一個理論特點。作者盡可能用周全的角度,汲取各家特長而又不失自己的獨立品格。西部精神是西部文學研究中一個核 心問題。作者提出區別西部精神的主客體,“傾向于從客體的角度來理解西部 精神”,并將客體的西部精神稱為“西部生活精神”,而將主體的西部精神稱為“西部藝術意識”。從而在唯物論基礎上從主客體雙方提示了西 部文學的精神物質與自覺程度。 作為西部文學拓荒性的理論著作,理應也難免愛到苛求。比如,第一,西部文學創作目前的疲倦和日后的深化,將會從客觀上削弱或突破該書的理論規范。書中引例多集中在幾位作家身上,不但反映了創作的疲倦,也削弱了專著豐富與深刻。第二,作者對西部多民族生活缺乏深刻的體驗和久遠的閱歷,大概從主觀上影響了該書情感沉淀。該書行文中,西部質感不足。好在作者意識到了這種不足,熱衷于往西部跑,和繼續探求,那新的收獲也就不遠了。
載1990年1月 25日《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