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刊登記者專訪: 肖云儒在澳門暢談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
(本報訊)10月31日《澳門日報》刊登記者楊蔚然專訪著名文藝評論家肖云儒的長文,回歸前夕為澳門讀者評介大陸20年的文學發展。專訪分兩次登完。 肖云儒認為,中國當代文學是在“左潮”“西潮”“商潮”三次沖擊中,逐步調整、建構自身的。沖決極左思潮的禁錮,而邁進思想和藝術觀念空前活躍和開放的境界;越過西方思潮的浸漫,既廣泛地汲取了世界優秀文化的營養,又更珍惜民族優秀文化的可貴;突破商業大潮對文藝的復蓋,既初步喚醒了文化人的市場意識,使文藝的群眾觀念得到了更新,又鍛煉了文學抵御“商潮”的內功。中國當代文學在三次沖擊、三次調整中轉型,曲折而執著地走向世紀之交。 肖云儒認為,廟堂文學(主旋律文學)、山林文學(文人文學)和坊間大眾文學在近年三足鼎立、同步發展,都有很大的傳播面,已經成為群眾文學餐桌上的三道主菜。這是中國文學在本世紀最后20年基本完成由單一到多維轉化的重要標志,恐怕這個局面會穩定相當長的時間。報刊文學從建國以后的一度低迷中大輻上揚,成為坊間大眾文學的龍頭老大,這個新現象很值得研究。 肖云儒認為,長篇小說“國家隊”和地域“方面軍”集群出現,直面現實作品不脛而走、引發反響,女性文學的深度掘進成為景觀,改革開放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年作家漸成氣候,以及報刊出版向產業過渡后,文學市場的初步形成等等,都可以視為推進中國文學在新時期進入良性循環的有利因素。(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