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首页_二区视频在线_国产精品久久电影观看_免费看片黄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散文家檔案 > 評介文章

作家施曉宇:文學依然是火炬

  作家施曉宇:文學依然是火炬

  許曉鳳

  施曉宇身上有一種文人的敏感和知識分子的可愛。在如今,當大部分他的同齡人對這個社會已經閱盡春色,習慣波瀾不驚的時候,施曉宇卻依然有著文人的憂國憂民和現代年輕人都鮮有的激情。坦誠待人,沒有戒心是朋友們對施曉宇的評價。“路見不平,勇于相助在這個社會,施老師你恐怕永遠是吃虧的那個人啊。”聞聽此言,施曉宇多少有些無奈,但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堅持:“這個社會如果連知識分子看到不公平的事情,都不吶喊,看到悲哀的事情都不痛苦的話,那人類可就真的無望了。”

  施曉宇經歷豐富,現在回憶起來,感慨最多的是到閩北順昌縣上山下鄉,四年的知青生活讓他明白了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靠天吃飯。而農村生活的艱辛和不易,也讓他日后對中國千千萬萬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苦大眾,有著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如果沒有村里學校校長的力排眾議,堅持要把這個知青隊中“學問最高的”小伙子選為子弟學校教師,也就不會有他閩北鄉村當民辦教師的一段經歷,知青最后一年,施曉宇從水田拔出泥腿,拿著被同伴調侃“可以娶媳婦”的每月29元“高工資”,走上了初中講臺。日后,每每回憶,面對當下習慣了優越條件的年輕人,施曉宇總是說:“苦難本身就是一筆財富。”只可惜如今的“80后”、“90后”們已經或多或少地忘記了什么是苦難,甚至會有人嬉皮士一般調侃“上山下鄉多么好玩啊”。對此,施曉宇則感慨到:“不經歷苦難的人是很難擔當大任的。”

  最初的施曉宇只是想發表一兩篇小說,無意之間卻走上了文學創作這條路,迄今已發表文學作品350萬字。20世紀80年代,他創作的小說《“酋長王國”》、《四雞圖》等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轉載后,影響了一大批文學青年,而他也由此調入《福建文學》做了文學編輯,成為眾多文學青年的精神偶像。看著自己培養的文藝青年成為作家,作品轟動全國,被連續轉載,施曉宇有著巨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時至今日,文學的地位與當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從梁啟超主張的“小說救國論”到如今連老百姓都認為的“小說無用論”,不過短短一百年時間。從征婚啟事中人人標榜愛好文學,到眼下恥于談論文學,更是眨眼之間一二十年的事。身為作家的施曉宇經歷過一篇小說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文學昌盛期,也見證過自己的學生不讀名著,不識大師,要靠影視劇的改編和課堂提醒才知道某部文學經典的尷尬場景。“這是知識的悲哀,也是文學的轉折。”但是無論怎樣,施曉宇都堅持認為:“文學藝術對一個人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作用雖然看不見,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當下社會公德水平的滑坡也許與對文學藝術的忽視和輕慢不無關系。”在這個功利的時代,文學還能做什么?文科生又能做什么?施曉宇沉思片刻,然后聲音略微低沉卻有力地說:“文學依然是火炬,是旗幟,可以引領一個民族前行,改造和提升一個民族的素質。民族不亡,文學不死!”

  在學生眼里,這個講授文學、指導寫作的大學教授,多少有些“另類”。他不會照本宣科,更不會一本正經地說教,而是用各種扎實的史料、作家的原著、文學的理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此展示文學的魅力。就連理論性很強的《文學創作論》,施曉宇也有辦法講得繪聲繪色,活潑生動,以至于學生們每次上完課,qq心情幾乎都是上課的感受和心得。講到《臺灣文學史》的某一章節,他甚至會帶領學生一起大大方方唱起一首首臺灣原住民民歌,加深對作品主題的印象:“第一句音調起高了,第二句又起低了,看來當歌星也不容易啊。”施曉宇幽默的自我解嘲,常常引得學生哄堂大笑,就在如此輕松的笑聲中,他將枯燥的文學知識潛移默化地植入學生心田。

  他堅持在這個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開設《文學創作論》的校選課,沒想到堂堂爆滿,甚至不少沒選上課的同學電話懇求他增加名額去上課。課后,他經常被這些純理工的學生拉著探討各種關于人生信念和文學夢想的問題。在這個有些形而下的社會,在文學講座已經被如今的大學生慢慢遺忘的時代,在福州大學,施曉宇帶領著這群愛好文學的理工科學生,依然在討論著是文藝重要還是人生重要的課題,討論著人生的價值如何體現和青春的迷茫如何走出......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網站首頁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現代中國散文研究所 版權所有 陜ICP備10004154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