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有一說一”經典語錄
本報訊(記者 游麗)原本要在15日到重慶簽售新散文集《朋友》的賈平凹昨天提前到達,在昨天下午舉行的“賈平凹《朋友》作者與編者報告會”上,賈平凹不僅介紹了自己的新作,也談及了遙遠的《廢都》以及文壇的最新現象。
說著陜西話的賈平凹的為人和他的語言一樣樸實、平易近人。一到了見面會現場,他就很謙虛地表示,他有兩怕:一是怕見人,一是怕講話。賈平凹還幽默地說,在來之前,他根本沒想到是自己一個人坐在臺上講話,他以為這個會是大家圍成一個圈談些什么,然后大家都是熟人了,以后大家到了西安他就熱情地款待。盡管賈平凹再三表示自己不擅言談,但是他還是豪氣地對在場所有人說:“不管是好話還是壞話,你們問啥問題都可以。”
解析新書———《朋友》有“情”
賈平凹的新書《朋友》是一部記述友情和親情的紀實散文集。賈平凹在評價自己的新作時表示,寫友情和親情必須有“情”,“寫一般的事情你可以虛構,但是寫自己的父母你必須老實寫,總不能糊弄自己的父母吧。”賈平凹認為,他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紀實性,充滿了真實感情,作品本身好與不好是另一回事,但感情是最重要的。
對于“朋友”這個詞,賈平凹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人的一生,朋友必然會不停地變換,很少有幾十年、一輩子的朋友,走了一批朋友,又會再來一批朋友,所以“不要把朋友當成親屬去要求,也不要把親屬當作自己來要求。”
回應炒作———自己也是受害者
身在文壇,賈平凹不可避免地也會談到炒作。賈平凹雖然客觀地表示炒作是出版社的需要,但他也細致地講述了炒作帶給他的痛苦。賈平凹說,自己從來只是想把書寫好,什么也不管,所以很多事情他都不知道。當初寫《廢都》時,本來說好1000字150元,結果由于出版社說他寫這本書拿了100萬,而媒體立刻大肆渲染,把他人都氣飛了。其實賈平凹是一個很平實的人,他說只要把書出好,給多少錢就是多少,不過“有時候媒體把你傷害了,他們也不知道。”
對于最近報道的“封筆”長篇一事,賈平凹再次肯定這不是炒作。他說:“一個作家寫不了多少東西,寫完長篇之后太累,我想休整幾年。”他表示,他起碼在若干年以內不會再寫長篇,他只會寫一些短的文章。
再說《廢都》———帶來太多陰影
在見面會上,有一位賈平凹的陜西老鄉表達了一個尖銳觀點:他十年前的作品《廢都》完全是以男性為中心,整部小說都是對女性的藐視。對此,賈平凹的見解是,他并不是想通過“性愛”表達對女性的不尊重,他想表達的是那個時期知識分子的一種悲觀、絕望與無奈,只是當年“性”成為了爭議焦點,他在以后的寫作中就不是那么大膽,起碼收斂了許多。賈平凹說:“從我內心來說,我對女性是一種尊重,而不是一種占有性。”
再說《廢都》,賈平凹更多的是一種無奈。雖然十多年以后,現在人們對《廢都》的評價已經很好,當年反對看《廢都》的現在也開始重新評價,《廢都》得到了贊譽。但是,賈平凹卻認為在榮譽以外,《廢都》帶給他太多的陰影、太多的壓力以及太多的苦難。所以現在的賈平凹心態非常平和,“我不說《廢都》命好,也不說《廢都》命不好,我只能說《廢都》的命很頑強。”
探討教書———最早也帶過研究生
近段時間,金庸浙大辭職一事是文壇關注的焦點。說起此事,賈平凹表示自己是最早帶研究生的“名人”之一,當時中央電視臺還專門對他進行了采訪。賈平凹笑著說:“我是從西北大學畢業的,又住在西北大學里面,當時校長叫我帶研究生的時候,我根本就不好推掉。后來在北京開會,央視想就我帶研究生一事作個報道,校長說就當為學校作個宣傳,我也不好拒絕。”
至于金庸辭職一事,賈平凹說他也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不過人年齡大了,受聘、辭職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追趕流行———“80后”作家語言更深刻
如今文壇真是五花八門,有網絡文學、有美女作家、“80后”也占領了一片天下。賈平凹認為,雖然這樣的文學作品與他們的作品相差很大,但他都會去關注,去看他們是怎么想的,即使不學他們,思想卻不能守舊。
賈平凹特別贊揚了郭敬明、李傻傻等“80后”作家,認為他們的語言讀起來很痛快,比雜志上流行的小資文章更深刻,年輕人的文字對他也有啟發。
賈平凹語錄
“其實我最怕的就是記者聽不懂我的話,這樣會引起很大的誤會,而這樣的誤會又最不好解釋。”賈平凹在擔心記者不懂西安話時說。
“寫作是一種愛好,每個人開始寫作都是因為愛好。不管外面的人寫啥,我自己有什么感想就寫出來。”賈平凹談對寫作的看法。
“我自己只是一般的作家,文章寫得不好,要說對自己的文章篇篇滿意,我不敢說這樣的話。”賈平凹謙虛地自我評價。
“在小說界、詩歌界很難有永久的知名人士,因為淘汰太快。但是散文家不一樣,很多五六十年代的散文家,現在依然很有名。”賈平凹談散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