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首页_二区视频在线_国产精品久久电影观看_免费看片黄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散文家檔案 > 評介文章

作家該怎樣對待別人的批評?

作家該怎樣對待別人的批評?

   韓小蕙

  ———賈平凹在《高老莊》作品研討會上聆聽真經

  古人云:“學,然后知不足”,這歷來是學問大家的治學境界。元旦過后,在北京召開的《高老莊》作品研討會上,我們看到了作為一個真正的作家,賈平凹于不經意之間所流露出來的創作境界。

  《高老莊》是賈平凹新近出版的一部長篇小說,和以往創作的6部長篇相比,這是他最為逼近現實的一部。小說描寫了已成為城里人的高子路教授攜妻回鄉祭奠亡父,這一行當中接觸到了種種人,發生了種種事,最后,高子路迫切地想逃回城里,而城里人的妻子則想留下……整部作品從當下農村的日常生活入手,寫了農耕文化對工業化文明接納的艱難,寫了工業化對改造自然經濟的積極作用及其負面影響,寫了兩種觀念持有者的尖銳對抗和沖突,以及這種沖突在傳統農民心靈深處引發的微妙變化。小說雖然出版時間不長,卻已引起讀者的廣泛關注,首版20萬冊已銷售一空,目前還在全國五個省發現了盜版書。為了及時幫助賈平凹總結創作得失,中國作協創研部、《小說選刊》雜志社、陜西作協和太白文藝出版社4家單位,聯合邀請京陜兩省60余名評論家,召開了這次研討會。整整一上午的會,賈平凹就像釘子一樣,一直釘在會議室第一排第一個座位上,紋絲沒動。仿佛是學生在聽課,他手不停揮地記錄著評論家們的發言,連喝口水都顧不上。看得出來,他是真正帶著求學的態度,虛心聽意見來了,而不是像有些人開作品研討會,目的主要是為了炫耀和炒作———我曾不止一次地看到那些會上,當事人甩手往那兒一坐,似聽非聽,一副自我欣賞、目中無人的樣子。他們跟賈平凹比比,距離相差太遠。

  評論家雷達是最先發言的,他稱自己是賈平凹的老朋友了,所以在贊揚《高老莊》表現出作者小說觀念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了渾沌、鮮活的表達方式,語言有新的貢獻等等之后,率直指出存在的問題:作者的思想比較雜亂,感悟深,但沒有提升出鮮明思想性的東西,因而思想品位沒達到新的高度,思想力量顯得薄弱,概括力不夠。

  賈平凹頻頻點頭,忙著記錄。

  評論家閻綱的發言中,談到賈平凹曾說過“不能停留在《紅樓夢》的水平”,這說法很對很好,可是賈還沒有達到曹雪芹的水平。比如《紅樓夢》的虛實關系處理得是非常好的,虛有“太虛幻境”、“好了歌”等,實有大觀園的人物和故事,可謂虛實相得益彰。而《高老莊》呢,虛處太虛,實處又太實,給人兩張皮的感覺。

  賈平凹又是一邊記錄一邊點頭。

  作為純文學作家的純文學作品,賈平凹從事創作20多年來,出版的各種著作版本已多達90多種,一直深受各種文化層次讀者的喜愛。他的作品在國外也受到歡迎,索爾茲伯里曾親自為他撰寫評介文章。不單小說,他的散文集和書畫集也為銷售熱點,這一切甚至被稱為“賈平凹現象”。他今年才46歲,取得如此成績者,在中國各個行業的杰出者中也屬寥寥,但從沒看到他自滿、炫耀、大吹大擂、恃才傲人、把尾巴高高翹起之類,這正是賈平凹的難能可貴之處。其實,按說他是真正的少年得志,20多歲就出大名了,他是怎么把握自己的呢?現在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會后,賈平凹懇切地說:“在北京開這么大的會,在我生命的四十五六年里,這是第二次,上一次是《浮躁》討論會。北京能人多,聽聽人家的發言角度和氣象,是在西安聽不到的。上次會后,我收獲很大,營養吸收了很長時間。這次又聽到了好多東西,所以對這次提供的機會,非常感謝!

  有時候我心里覺得前面有光亮,但是看不清楚。又像水向東流,任流任走,搞不清楚。所以有些東西就得請批評家來說。我這人不會社交,不愛走動,光愿悶在家里,但我看人家的書,國內著名評論家我認識的不多,可他們大部分人的書我都看過,研究人家的意見,思考人家的觀點呢。評論家們的思考比作家先行,其實作家們同時也在思考,只不過方法不同,不清晰。兩下一交融就好了。

  這回會上談的有幾個觀點,就好著呢,給我開竅了。比如虛和實的問題,就受了很大啟發,這也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有一回我在西安聽《易經》,講陰陽部分,綜合部分,也是虛和實。

  我說不清楚了。反正這次會開得很好,時間不長,但我聽得很興奮,開竅了,知道下一步該咋弄了。回去再重新整理一下筆記,思考思考,好好寫作,回報大家。”

  說實在的,聽了這番話,我很感動,為賈平凹的真誠,也為他的永不滿足的境界。老子曾說,“江海所以能成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是的,能經常把自己處于一種比較低的位置上,虛心聽取各種有益的意見,變成鞭策自己前進的動力,這種傳統的道德修養觀念,應該說并沒有過時。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網站首頁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現代中國散文研究所 版權所有 陜ICP備10004154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