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首页_二区视频在线_国产精品久久电影观看_免费看片黄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首頁 > 美文欣賞 > 正文

古鎮龍風

中國散文網 作者:李煥龍 發表時間:2015-03-24 我要評論(0)
字號:T|T

 古鎮龍風

 

出漢陰縣城向北行走,其實是在秦嶺南坡爬山。漢陰位于漢江以北的月河北岸,賞罷月河川道延綿百里金光燦燦的油菜花海,猛然看到秦嶺山邊尚帶冬日色彩的青山墨水,眾人便嘆時令對于山地風光的苛刻。翻越龍崗嶺,再過一道樺櫟發芽的漫坡,進入龍埡鎮。看這一連串帶“龍”的村名、鎮名和學校、醫院等建筑名稱,我笑問:再上去,還有“龍”嗎?當地文友回答:從咱此去目的地雙河口鎮再往上,便是龍王鎮。呵呵,我笑:進了龍窩!

談笑之間,便到雙河口古鎮的街道東頭。鎮上領導將采風團作家迎下車,正要介紹情況,不料撲面而來的古色古香的古建群和石板路、木板門將來賓轟地一下吸引進這屋那店,原定方案頃刻作廢,身為領隊的我只好將計就計,請縣鎮領導分別導引,將自然分成的若干小隊帶到這座天井院子、那家作坊里去探古訪今,談天說地。兩個小時光景,匆匆轉完之后,便是晚餐、晚會和自由交流。當我重歸老街入住農家客棧時,走在屋檐遮雨的街沿坎上,抬頭不見天,更不知這古老的集鎮到底因何會形成如此龐大的氣候,為何會保存到如此完好的氣象。

次日清晨七時,醒于河水伴唱、雞犬相聞的天籟之音中,開窗便見一道龍脊在晨色中泛出淡淡的藍光,心中一驚,推門而出。我所宿的三樓,半邊是露臺,臺口緊連一座古建,看方位應是昨日所見雙溪寺。只是,當時在寺內,看不到屋脊。此時,欣賞龍形瓦脊上的青花瓷片,那與天色相映的龍鱗色彩,亮光幽深,呈現出寧靜優雅之美。再往東看,便是正街上那連片的屋脊,無論瓦房、石板房,脊頂端正成行,放眼望去,只見一條巨龍靜臥山間,其形其勢好生壯觀!

龍興之地!我贊嘆一聲,急急下樓,推門一看,正在雙河口橋頭。此地好呀!兩河相交,二龍相會,清流合二為一,緩緩東去,留下一處天然奇景。主人跟了出來,為我指點:正北而來的梨樹河,源接漢濱區葉坪鎮;西北而來的樓房河,流經寧陜縣的龍王鎮;兩河交匯后,變成清泥河,這水便進月河、至漢江、達長江、入海洋;正因為此河上達省城、下通州府,沿河遍見的石孔、石墩、石橋等古道遺跡,便是子午道的重要支線;雙河口鎮是絲綢之路上的古老驛站,2013年以其建制600余年的悠久歷史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特色,被省政府命名為“文化旅游名鎮”。

兩河交匯處,建有雙孔石橋。那橋板,是厚半尺、寬五尺、長二丈的兩塊完整石條。石條相連處,是一石墩,砌成了菱形的水翦,其石塊型制的高度統一,足見當年工匠的精益求精。與石墩之軀相對稱的,是石橋正中的龍王廟。廟身不占橋,建在橋邊的石墩后半部分。廟高一人,廟身方正,四周寬度均為三尺,齊人胸處的廟門里供著龍王,且有香火煙氣冒出,看來已有早起之人為其上供。我問:將廟建于橋的正中,形如碉堡,意為鎮橋呢還是含有別的講究?答曰:兩河匯一河,形成兩個三角形的街區,不求龍王鎮水,難保兩岸太平。我點點頭,拱拱手,告別龍王,走過石橋,乘車進入梨樹河。

山上滿是野花,桃紅李白,地里的麥苗一片青綠,混凝土鋪面的村道沿溪上盤,路邊的樓房不少,小廟很多,凡是耕種的地邊都有土地廟,依水的村口都有龍王廟。小廟建構簡單,無論磚砌石壘的,基本都沒一人高。觀過崖畔泉眼形成的自然奇觀“白龍洞”后,正嘆這高級礦泉水白白浪費實為可惜,同行一女作家又發現一座龍王廟。這廟略高,且是青磚紅瓦的工業化建筑,門框頂上大書“龍王廟”三字,兩邊貼著紅紙黑字的對聯:保風調雨順,佑一方平安。看到這副對聯,我馬上聯想到了我們那些官方機構的名牌和掛于門廳的“工作職責”,以及官員辦公桌上的“職位牌”及“崗位職責”,他們如同龍王廟一樣亮明了身份,公開了職能。由此便知:龍王廟及龍王們,之所以在山區深入人心,被山民奉為神靈,關鍵在于其職責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其履職與老百姓的信仰緊密相連。而世人所嘆的“信仰缺失”,可能與龍王是否靈驗有關;世人所議的干群關系,可能與官方履職效果有關。由集鎮上的石雕龍王或木刻龍王,到山野里的泥塑龍王或紙印龍王,其所寄托的民心所向,不僅在于治水,更在于祈福求安。因此,這龍當是天地間、民心中的精神領袖,是象征吉祥太平、幸福安康的神靈化身。

進入樓房河,便見“真龍”。老百姓說:我們這里能出開國將軍,那是真龍顯靈!將軍名叫何振亞,是名振三秦的傳奇人物。他幼年放牧、少時求學、長大從軍,因較早接受了中共地下黨員傳授的共產主義信仰,便發展一批志同道合者,在國民黨的自衛團中發動兵變,成立“陜南人民抗日第一軍”,自任軍長。后在陜南特委指導下,建立黨組織,成為秦嶺山區影響最為廣泛、堅守時間最長的一支紅色武裝力量。毛澤東率軍長征到達陜北,與劉志丹會合后,建立正規黨政體系,需要一支中央警衛部隊,便將陜南的何振亞所部調來,整建制改編為中央警衛團,他任團長。他邊在中央機關工作,邊在抗大接受政治、軍事教育,學成之后,率部抗日,編入129師,即隨林彪轉戰南北,解放后于沈陽軍區任空軍副司令員,封為少將。只可惜半生奮斗之旅,卻跟錯了人,至“林彪事件”后便蒙塵,其光輝事跡被大量刪改。但將軍少小離家,老來思鄉,臨終叮囑將骨灰送回漢陰。如今,漢陰縣城的龍崗公園建有將軍墓,龍身歸龍地,龍風養后人。雙河口鎮的新廣場已命名為將軍廣場,并在籌建其事跡展覽館。歷史亦如樓房河的流水,無論龍狀也好,蛇形也罷,總是蜿蜒而去、曲折前行的。將軍必定是人民的將軍,不論老百姓譽其“真龍”、老戰友稱其“龍子”,還是曾經的“軍長”記載、“罪狀”記錄,其傳奇人生和為民不懼槍林彈雨、救國不怕出生入死的英雄氣概,氣貫長虹,勢若長龍!以山民質樸的祈福護命信仰而論,他所代表的人文精神正是龍的傳人所具備的優秀品質!作為龍子龍孫的優秀代表,視其為真龍,著實不為過。

返回集鎮,已是正午。此時方看清楚,我昨夜隨縣作協主席孫遠友借居之處,并非其他采風團成員所宿的農家客棧,而是一座極具陜南特色的古典園林式莊園,且與雙溪寺渾然一體。主人儲照庭是一退職教師,且是老孫的老友。他家巧借地利抓經營,成了當地典型富戶,但因家風文明而無人稱為“土豪”。其父儲正濟,當地人稱“紅色文人”,因自幼聰明好學,九歲能寫詩詞,成為聞名秦嶺南北的“靈童”。在鄉紳相助之下,他讀完私塾便入縣中,又得縣城義商幫扶,就讀安康師范學校。當時,該校系陜南早期地下黨活躍之地,他秘密加入黨組織,在辦報刊、傳真理、編排革命戲曲等方面表現突出,且隱身很深,畢業后竟混進國民黨的縣政府當了文員,但在臨解放時卻因叛徒出賣、身份暴露而退避山鄉,當了教員,自此即與一線單傳的黨組織失聯。解放后,無論是到供銷社當售貨員,還是在“肅反”時被打成“叛黨分子”判刑,他均如我們在電影中所見的“地下黨員”一樣守口如瓶,守心如玉,從不講出“同黨”是誰,即使在本黨的監獄中蹲過28年,也言不涉黨,堅如鐵人。出獄后他粗茶淡飯地居于鄉間,日作書畫,夜讀詩詞,少與人言,形如潛龍。他心靈孤苦地活過九十大壽,給后人留下了可供習帖、臨摹的書畫范本,為漢陰創建全國書法之鄉做出了突出貢獻。他那散于鄉間的勸善說理詩文,則因倡導德孝仁義、弘揚傳統文化而成鄉民熟記于心的為人之本。故此,鄉人稱他為龍,是因其有龍風龍骨,氣質如龍。

雙河口的古道上,走過唐詩宋詞元雜劇和明清小說,走過馱絲運鹽的馬隊和李先念的部隊,走過湖廣移民及秦嶺南北的難民,走過金絲猴、羚牛、熊貓等珍稀動物和穿山探寶的地質隊、尋幽覓奇的驢友隊……歷史的足音,匯成了古鎮孕育新生的行進之聲。而從古道走出的鄉賢,無論名聲大小,均是山民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和情感深處的記憶,被他們津津樂道成地方文史。于是,何振亞、儲正濟這一飛龍、一潛龍,便是山民口中的神龍,在他們心靈深處的那座“龍王廟”里時時敬著,并作為教育后人的勵志教材。或許正因為如此,這里鄉風文明,充盈祥龍之氣,隨處可見身心健康的長壽老人。或許正因為有此祥龍氣象和民心所向的龍圖騰、龍信仰,古鎮才古建完好、古風猶存、古韻彌新。如此氣象,啟人深思,令人振奮。是啊!當農人成了龍人,龍的傳人必顯龍儀龍威之美,龍行中國必呈巨龍騰飛之勢!

賞罷儲老的詩詞、書畫遺作,出門再觀雙河匯成的長河,只見一條青龍游過集鎮,游過山川,緩緩東去,在天地之間,氣勢如虹。再問老農:如此晶瑩的清流,怎稱清泥河呢?老農伸出粗糙的大手指點著,口中大聲講出半文半白、音同韻白的儒雅之語:古稱青龍,訛為清泥,于是乎,成了這不倫不類一怪名……哦,青龍!雙河交融孕青龍,藏龍臥虎古鎮中;欲知古道古今事,當入古鎮沐古風。

 

(賞讀:作者為陜西安康市本土著名作家,此文對于古鎮的古風氣象敘述磅礴穩重,閱讀者也猶如被引領著感受了古鎮龍的文化。)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責任編輯:wangchun]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如果你對中國散文網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給管理員反饋。管理員郵箱

散文信息

網站首頁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現代中國散文研究所 版權所有 陜ICP備10004154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