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電影《風吹吧麥浪》 五月開機
字號:T|T
散文電影《風吹吧麥浪》 五月開機
文學和影視“聯姻”,文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而影視也成為“有本之木”。日前,我國首部散文電影《風吹吧麥浪》在西安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于5月開機。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是根據著名散文家紅孩首發在《西安晚報》上的作品《望長安》改編的。
電影《風吹吧麥浪》融合了紅孩的兩部作品——《望長安》和《風吹麥浪》,用平凡真切的人物和貼近生活的故事講述了在此時代發展背景下,普通農村女孩麥穗為追求自己的繪畫夢想,在城市中求學、生活,并經歷一系列坎坷后,終于學有所成,最后卻選擇回到家鄉傳承和弘揚傳統農民畫藝術的感人故事。影片彰顯出在黨的十九大、振興鄉村發展戰略的指導下,城鄉文化的碰撞、新農村建設的豐碩成果,并傳遞了普通人憑借堅定信念依靠自己的雙手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偉大夢想。西影廠導演惠棟擔任該片導演,惠棟介紹:“影片中的農村姑娘麥穗,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了錘煉,她既普通又典型,她就在我們的身邊。她是具體的,又是升華的。是真實存在的,她就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散文電影,是借鑒了文學中散文的結構,不同于平時我們看到的‘戲劇電影’,影片的結構不是傳統戲劇的結構,在影片里看不到貫穿始終的情節沖突,而是更加接近生活的本來形態。”
作家紅孩是北京人,但他是陜西的女婿,他說他的文學成熟期就是在西安這幾年,《東渡東渡》寫的是陜北,《望長安》寫的是關中,并整版刊發在《西安晚報》上,即將推出的一部作品寫的是陜南,這是一個“無心插柳”的過程。“我有過十幾年農村的生活經歷,我的父親在農村做了38年的支部書記,我對農村生活很熟悉。寫陜西,寫西安這是一個無心插柳的過程,但毫無疑問,陜西給予了我深厚的文學土壤。”紅孩的小說被稱為散文化的小說,如今又被改編成散文化電影,紅孩說他覺得這本身就是一個有益的嘗試:“沒有人規定小說要怎么寫,電影要怎么拍,不同于其他影視作品強烈的戲劇沖突,這個影片重點強調觀眾的情感跟創作者的共鳴,我相信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畢竟散文也擁有強大的讀者群,相信散文化電影同樣會得到他們的喜愛。” 記者 張靜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責任編輯:wangchun]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
如果你對中國散文網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給管理員反饋。【管理員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