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散文作家舉辦金秋采風活動
25日,為期兩天的“廊坊·新奧之約”河北散文作家金秋采風活動在廊坊圓滿落幕。這次由河北省作家協會主辦,廊坊市文聯和新澳集團協辦的采風活動共邀請了四十余名散文作家。
在短短兩天的時間里,作家們認識了一個和心目中不一樣的魅力廊坊、溫馨廊坊和人性化廊坊在的研討會上,作家們暢所欲言就參觀感受和散文創作談了自己的心得。
河北作協散文藝委會主任,著名作家梅潔介紹,組織這次活動是為了給我省的散文作家提供一個走入民間,接觸生活,擴大視野的機會。“這次活動我們收獲了沉甸甸的果子。尤其是廊坊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理念給了我們作家很大的啟迪。散文作家還是要關注當前形勢的發展,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寫出貼近百姓,貼近讀者的好作品!
這次河北散文作家金秋采風活動受到了我國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中國當代散文研究會副會長閻綱的關注。在活動即將結束之際,他特意來到廊坊,參加了采風座談會,并就散文是什么,怎樣創作散文精品發表了自己的獨特見解。
閻綱:散文就是情之裸美
散文是什么,為什么寫散文?這些看似非常簡單的問題卻并非那么簡單。我搞小說評論近五十年,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就發表言論說,我從事小說評論二十年,卻不知道文學、小說為何物。鐵凝曾說,“散文是惦念”;也有人說散文是布道;還有人認為,散文是發泄是欲望。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文學的觀念也在不斷的改變。高爾基曾說,“文學就是人學”,我認為這還不夠,不如說“文學是情學”,散文尤甚。我認為,散文就是“情之裸美”,是審美層面上赤裸裸的感情表現。
就目前的散文創作情況看,“作家要立言,政府要宣傳,讀者要審美,書商要賺錢”。在現代這樣一個信息發達,影視、廣播、網絡走進千家萬戶的時代,散文必須發揮自己的優勢,要以情動人,情感意識必須濃厚。我認為散文創作必須堅持兩點,首先,沒有發現觸動自己的東西不要動筆;其次,發現了卻沒有新意和深意也不要動筆。寫散文就是要寫靈魂和心靈的對立,生命的兩極,感情的落差,兩難境地的選擇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散文找我,而不是我找散文,只有震撼靈魂的東西才能打動人。總之,散文是人間至情自然流之,雜以些許的暗示。
梅潔:散文創作需要光和色彩的語言
在當下的散文創作中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問題,就是散文寫什么和怎樣寫的問題。有些作家面臨解決的是寫什么的問題,而不是怎么寫的問題。這部分人寫作功底、語言表達已經達到一個層次,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應該寫些什么,總是跟在別人身后人云亦云。不能給讀者帶來心靈上的慰藉。而有些作家又面臨怎樣寫的問題。在散文語言上不過關。我反對那些城府很深,僵化、老氣橫秋的語言,有些是故弄玄虛,言之無物,甚至是語法不通的所謂時尚的表達。我深深地感受到散文創作,尤其應該像繪畫那樣,需要有光和色彩的語言。散文創作要巧妙運用這些光和色彩,以組成屬于自己的審美訴求。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