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李敖的N張臉
在公眾視野里的李敖是多面的:熱愛他的人看他是大師;擁護者看他是戰士;受過他幫助的人看他是仗義疏財;輕蔑他的人看他是青皮;畏懼他的人看他是流氓
怕冷和對飛機的恐懼是李敖的兩個隱秘情結。
2005年9月19日,有生之年沒離開過臺灣的李敖終于在深秋接受挑戰,敢坐飛機,敢飛過臺灣海峽了。
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把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形容為驚奇,也可能是驚險的文化之旅。
此前,劉長樂用了很長的時間說服李敖,使他在七十歲的高齡,放下心理障礙得以飛行。
李敖行前在臺北、北京和香港三地記者會上答謝劉長樂:“我非常同情鳳凰衛視的劉老板,因為他把李敖帶進鳳凰衛視。我進鳳凰改寫了一句成語,這個成語本來是‘誤上賊船’,我覺得不是誤上賊船,而是我,賊上了船,賊進了鳳凰衛視。”
出場
在公眾視野里的李敖是多面的:熱愛他的人看他是大師;擁護者看他是戰士;受過他幫助的人看他是仗義疏財;輕蔑他的人看他是青皮;畏懼他的人看他是流氓。而李敖自己在北大演講時對自己的評價是:“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潮流不能動”。
在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在中國大陸升溫的時候,大陸媒體也使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方式評述登陸的李敖——《南方都市報》發表時評稱“歡迎作為戰士的李敖歸來”,而大陸學者林賢治則在《羊城晚報》以李敖嘩眾取寵斥之。李敖在臺灣的出版人何飛鵬則在評論李敖時說:自以為了解李敖的人,都只摸了四條象腿,但誰又能真正了解這位宣稱“人生八十才開始”的李敖一生的恩怨情仇?
與李敖的諧謔風格不同的是劉長樂,他很正面地評價了李敖加盟鳳凰的表現:
鳳凰衛視非常有幸在去年年初的時候和李敖合作,這個節目帶給我們很多全新的感受。李敖說他的節目給我們帶來很多麻煩,這種麻煩我覺得對于我們每一個聽眾和觀眾來說,它的正面的效果和意義遠遠超過它所帶來的負面的影響。
李敖被大家公認具有深厚而淵博的文史之才,但晚年的李敖同時具備了一個優秀演藝人員的出眾表現。
“臺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了兩本書,上下冊,叫《中華民國作家作品名錄》,兩本書共有900頁,里面記錄了706位作家,但這個名錄沒有李敖,有李敖的前妻胡茵夢。李敖把這個名錄看成是對自己的預言:它使演藝人員胡茵夢變成作家,使作家李敖變成演藝人員。李敖在《李敖有話說》里跟觀眾坦承:“作為一個知識分子,頭腦好,又有骨氣,這是高難度的事情。我李敖做到了這一點。可是很不幸,我脫離了知識界,沒有人認為我是學者,我也不甘于做一個學者,我變成什么?我變成一個演藝人員。我在這里,你們從演員的標準來看我如何在這個臺子上面演戲。”
出現在北大校辦公樓二層演講報告廳的李敖留著寸頭,深黑西服,白色襯衣,紅色領帶,白色西褲,李敖微笑著,他向臺下的觀眾敬禮時候的手勢俏皮。在北大,他沖著臺下的觀眾幽默地說:你們終于見到我了。
北京大學是李敖的父親和姐姐曾經讀書的地方。負責接待李敖的北大校務委員會主任閔維方向李敖介紹了北大校園內的古跡和相關的逸事典故。
在李敖和校務主任談話期間,學生們隔著玻璃窗不斷向他喊話,他們熱情地說,“敖哥,講兩句,講兩句”。閔維方說,“李先生的到來,增加了許多熱烈的氣氛,使學校蓬篳生輝”。李敖笑說,“等我演講完了,你再贊美”。
在清華大學演講開始的時候李敖張開雙臂擁抱了女主持曾子墨。走到麥克風之前,李敖把黑色西服外套脫去,露出白色的襯衣,紅色的領帶。李敖語氣風趣地說:剛才被美女擁抱渾身發熱,所以就脫了。他的風趣引來了臺下聽眾的掌聲。似乎沒有人會覺得這樣的莊嚴的場合說這樣的話,有什么不合適——李敖的到來就是要戲謔解構那些貌似莊嚴和神圣的事物。
就演講內容而言,無論是北大、清華還是復旦,李敖并沒有超越他在鳳凰衛視的《李敖有話說》的話語方式。熟悉李敖表演風格的觀眾看到他放在身側的道具、書籍、剪報,就知道他們看到的分別是北大、清華和復旦版的《李敖有話說》。
居住在上海的文化批評家朱大可在李敖抵達上海時接受記者訪問評價李敖:
李敖訪問大陸在知識界引發的爭議,其激烈程度,超出了我的意料。
作為一個文化異端,李敖始終是一個爭議人物。人們對李敖的文化判斷存在著很大的分歧,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李敖性格本身具有多重分裂的特點。他的狂狷、狡黠和厚黑,顯示出傳統中國流氓文人的鮮明特征。他因而成為現代流氓社會的主題人物,但他同時也具有知識分子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現代性品質。
風行
在等待李敖到來的時間里,黃志平一直在發抖,她抑制不住心臟的狂跳。
9月21日,中國友誼出版公司的年輕編輯黃志平早早就等在北京大學的校辦公樓二層的演講廳,等待著李敖的到來。黃志平沒有見過李敖,但是她聽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