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本文津閣《四庫全書》問世
經過4年多的努力,由商務印書館、國家圖書館聯袂合作的國家重點出版工程———影印本文津閣《四庫全書》22日正式亮相。
《四庫全書》這一浩大的文化工程當時只有7部抄本。200多年間歷經滄桑,損毀過半。目前僅余文津閣本、文淵閣本、文溯閣本和半部文瀾閣本。其中,國家圖書館所藏的文津閣本,是保存最為完整并且至今仍是原架、原函、原書一體存放保管的唯一一部,也是普遍認為學術價值最高的一部。
從上世紀20年代以來,我國各界有識之士為保存和傳播這一曠世文化大典多次動議印行出版《四庫全書》,商務印書館更是先后4次籌劃出版事宜。國人百年來的愿望,在新世紀來臨之際終于付諸實施。據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楊德炎介紹,2003年他們啟動了影印出版文津閣《四庫全書》工程,這是首次由國家正式批準、財政部撥專款印行大陸所藏《四庫全書》,也是文津閣本《四庫全書》抄本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出版。
商務版文津閣《四庫全書》,使用最新的數字印刷技術,并設計了全新的按需出版方式。目前,他們出版的主要有兩種版本,即500冊一套的“十二合一”本和1500冊一套的“四合一”本。此外還將陸續印行30冊一套的文津閣《四庫全書·清史資料匯刊》以及《四庫全書·天一閣本匯刊》《四庫全書·地方志匯刊》等,原大的仿制版《四庫全書》也正在編輯制作過程中。多版本、多主題、多樣式,并可以按需印刷,將是商務版文津閣《四庫全書》的最大特點。
據悉,商務版文津閣《四庫全書》目前已訂出100余套,購買者主要是各地圖書館、機關、社會團體,其中也不乏海外讀者和內地的個人讀者。
四庫全書
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圖書集成,編纂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全套書分經、史、子、集4部,按學科分44類編排。共收錄圖書3500多種、79000多卷、36000多冊,薈萃清乾隆中期以前的歷代主要典籍,涵蓋了古代中國幾乎所有的學術領域。
全書共抄成7部,分藏于北京紫禁城皇宮文淵閣、京郊圓明園文源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等七處,在其后的200多年中歷經戰亂,屢遭厄運。文津閣《四庫全書》1915年入藏國家圖書館,與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并稱四大鎮館之寶。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