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學”脫“網”而出
“博客文學”脫“網”而出
在國內網民已經超過1億的今天,“博客文學”正以更個性化的方式涌現出來,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目光,也開始受到出版商的關注。今天上午,SOHU中國總裁潘石屹透露,據統計在剛過去的一年里,每天都有8萬個博客新用戶開戶,而2006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10萬人。2?005年中國創意產業峰會上曾有專家預言“中國即將掀起博客出版熱”,就在這個冬天,預言變為了現實。
作品出版方興未艾
正在舉行的2006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已經在中國擁有百萬網民支持的博客作品開始“脫網而出”。首先是長江文藝出版社和潘石屹簽約,買斷他的博客新書《我這半輩子》的中文簡體字版權;被稱為“中國內地最受關注的女性博客”的“北京女病人”將個人博客匯集成《病忘書》出版且銷量可觀;“梅子”將自己每天的下廚心得集結成《戀人食譜》,迅速躥紅為生活類暢銷書;而上海在校大學生“喬喬”的博客,在短短的半年間迅速積聚了超過100萬的點擊量,他創作的幽默網文《喬喬相親記》一經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就成了熱門。另外,一本以《博客》為刊名的雜志也出版了試刊號。而“博客中國系列叢書”第二輯也正在醞釀出版,包括方興東的《中關村失落》、《挑戰英特爾》,馬帥的《我的聯想歲月》以及王育琨的《失去聯想》。
隨意發揮極具個性
對于“博客文學”熱,有人說它正是寬帶孕育出來的大眾文學與平民文學。因為博客最大的特點就是寫作者可以在虛擬空間中隨時隨地地自由發表見解,這便使寫作真正成為了一項人人都可以參與的日常工作與大眾狂歡。同時,作為一種更迅捷、真實,也更具個性的寫作方式,“博客文學”也的確具備了許多傳統文學寫作所沒有的魅力。長江文藝出版社的副社長、總編輯黎波告訴記者,博客既可以非常個性化地展現自己,又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對事物的看法以及各種各樣的思想,迎合了這個時代既崇尚個性又崇尚自由平等的潮流。從這些已出版的博客書來看,妙趣橫生、率性直陳的“博客語言”的文字魅力是一個重要原因。
走到網絡文學前沿
不管怎么說,在國內除了原有的幾家大型博客網站人氣猛升以外,新浪、搜狐等幾家門戶網站都邀請了大批明星、作家和名人參與,再次把博客推到網絡文學的前臺。如果說從前的論壇是眾人擁擠觀看的大廣場,博客則是被隔斷的每人一間的小房子。這一特殊的網絡對話平臺,實際上開辟了人類活動的另一個廣闊的社會空間。據悉,門戶網站新浪不久前在主頁上推出博客專欄,余華、劉醒龍、韓寒、張悅然、虹影、葉永烈、陳染、李碧華、海巖等作家都有了自己的博客。在新近的一篇日志里,記者看到一位網友如此說道,李碧華也在這兒開博客了,我連夜鼓搗鼓搗,也整了個博客出來。我在這里通告大家——因為我覺得如果大家都喜歡李碧華,那么我們肯定有某種相似的東西。為了相似,哪怕是一點點的相似,我們,認識認識。也許,這幾句樸實的話,正道出了“博客文學”走紅的真正原因。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