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在陜火爆上演
話劇《白鹿原》在西安的火爆上演不僅讓觀眾為之狂熱、為之喝彩,也引發了我省文學界、戲劇界和評論界專家學者的強烈關注。昨天,由陜西師大文學院、省劇協和省作協共同主辦的話劇《白鹿原》高層研討會在陜西師大隆重召開,小說《白鹿原》作者陳忠實,話劇《白鹿原》導演林兆華,編劇、總政話劇團團長孟冰,主演濮存昕來到研討會現場,聆聽了專家學者的發言。
搭建起研究陜西作家的平臺
陜西師大副書記、副校長王濤說,小說《白鹿原》以氣勢磅礴的結構、凝煉深邃的筆法刻畫了中國近百年的社會變遷史,其價值被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視。陜師大文學院歷來關注并重視對陜西文學的研究,今年1月又成立了陳忠實研究中心,從而搭建起一個研究陜西作家、陜西文學和陜西文化的平臺。話劇《白鹿原》是一次藝術再創作,北京人藝的藝術家們的精彩演繹,使得小說《白鹿原》在舞臺上找到了它最好的歸宿。
北京人藝探索的勇氣值得肯定
省委宣傳部助理巡視員李敬寅、評論家蕭云儒認為,話劇《白鹿原》對原著的改編可謂匠心獨具,將原生態的生活呈現與舞臺藝術語言巧妙結合,顯現出北京人藝的功力。省劇協主席陳彥說,陜西地方劇種有50多個,目前活躍在舞臺上的僅17種,《白鹿原》對老腔的運用和宣傳,可以說把這個瀕于失傳的劇種救活了。評論家李星坦言,原來擔心話劇表演會顯得干巴,沒想到它對原著呈現得那么豐富,對黑娃、孝文、小娥等幾個叛逆者展現得十分充分,而且都有高潮戲。眾位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北京人藝、特別是林兆華導演戲劇探索的勇氣值得肯定。
《白鹿原》還得精心打磨
愛之深,責之切,研討會上也有不同的聲音。陜師大暢廣元認為,這出話劇的舞臺呈現過擠過滿,如一條河流奔騰而過,如果在這條河流中設置幾處深潭,讓觀眾有回味沉思的地方就會更好。西大教授劉建軍說,導演大膽運用陜西方言的精神值得肯定,但由于有些演員學得不像,導致陜西觀眾感覺不倫不類,外地觀眾聽起來有障礙。因此,不妨推出普通話和陜西方言兩個版本。著名演員劉法魯認為該劇人物個性并不十分鮮明,戲劇應有的高潮沒有體現出來。
面對熱烈的研討場面,林兆華說了兩句話:沒有陳忠實的《白鹿原》就沒有這出戲。老腔、秦腔的介入救了我一命,讓這出話劇有了全新氣質和精神。編劇孟冰說,話劇無法超越、重構另一個《白鹿原》,用舞臺的藝術手段來詮釋它,是想讓熱愛《白鹿原》的讀者再次回味這部巨著帶給他們的感動。一直靜靜聆聽大家發言的濮存昕感嘆:“陜西有濃厚、純正的學術研討氛圍,話劇《白鹿原》一定要到陜西來。前不久,在央視《藝術人生》錄制現場,朱軍曾問我最大的期待是什么,我說期待陳老師還能再次走上白鹿原!”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