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十本好書
文匯報 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為2006上海書展推薦十本好書
以“我愛讀書,我愛生活”為主題的“2006上海書展”將于2006年8月5日至11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這是今年上海市的一項重大文化活動,更是上海讀書人的一次盛會。
為引導廣大讀者的閱讀,進一步做好精品圖書的推薦工作,文匯報、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向社會聯合推薦十本好書。這十本圖書均具有濃厚的人文關懷、適合普通讀者閱讀,并有一定文化內涵的精品。
(本版文章按評論者姓氏筆畫排列)
共享與占有——薦喬姆斯基的《宣傳與公共意識》
馮紹雷(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在西方書市的暢銷書書架上,大概總可以發現同時陳列著幾種諾姆·喬姆斯基的作品。幾為大家所接受的事實是,一個左翼政論家、思想家的喬姆斯基的影響要大大超過作為一個語言學家的專業聲望。
筆者以為,恐怕喬姆斯基本人未必會同意把他的學術思想與其政論作品絕然分開的說法。也許,作為思想家內心獨白的這本訪談錄——《宣傳與公共意識》可以為這個觀點提供依據。
如果說,大英不列顛帝國的語言是市場資本主義,那么,二戰后美國作為一個新帝國崛起時的語言,那就是“民主”。靠著對于“民主”的獨一無二的解說權,也靠著千百萬善良的人民對于民主的追求和向往,當今,美國式的“民主帝國”有著人類社會迄至以來舉世無雙的顯赫地位。但是,這樣的一種民主是否可以成為包治天下百病的靈丹妙藥,以至于可以以此而號令天下?大概,很少有人像喬姆斯基那樣作過如此犀利透辟的批評:從美國的國際行為中的雙重標準,到其國內決策過程中實際上的抑貧濟富;從二戰后初年,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號文件就準備對不利于己的歐洲國家民主選舉結果采取準軍事行動,一直到晚近,美國提出以“先發制人”的手段打擊對手。在喬姆斯基看來,這種獨行其事的行為的關鍵是發生在整個語言系統出了毛病。
猶如本書卷首語中諾貝爾獎得主哈羅德·品特所概括:“語言的結構和事實的結構(我是指真正發生過的事實)能否真正的相應?事實是否還能超脫于語言之外,獨立、執著、客觀而不受語言的描繪所左右?我相信正是我們使用語言的方式使自己陷入了一個可怕的圈套,在這個圈套中自由、民主、基督教精神等等詞語仍然準備用來替可恥的政策與野蠻的行徑作托詞”。
在喬姆斯基看來,在這種語言與事實的脫節過程中,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其一,如果說,權勢者對話語系統的掌控是比較地易于為人們所察覺的話,那么,被稱為“專家”,“學者”的追隨權勢集團的附庸文人就好比“真正訓練有素不用揮鞭子就會翻筋斗的狗”,他們炮制的種種“理論學說”才真正具有欺騙性;其二,“帝國語言現象”的更為深刻背景之一,乃是一種記分式的競爭性的教育制度,這種體制使得學生幸災樂禍,爭強好勝,而不去關注他人的優點。而事實上,人類語言能力的本質,從根本上說,卻并非在于這種競爭性的占有,而恰恰是在于對于多樣性的一種共享。
也許,正是從這樣的批判中,人們依稀看到了對于未來社會的一種寄托與期望。
風骨·性情·志氣——薦《中國文學精神》
新儒學大家徐復觀的著作最近幾年頗為大陸學界所關注。2002年,先生家鄉的湖北出版社推出了五本卷《徐復觀文集》。而此前,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徐先生的《兩漢思想史》,接著又相繼推出《中國的世界精神》、《中國知識分子精神》、《中國學術精神》、《中國人的生命精神》。2001年12月出版的《中國藝術精神》,一印再印,到2004年7月已印了四次,數量高達一萬四千冊。
徐復觀先生生前曾計劃為《中國藝術精神》編一本姐妹篇。今年3月,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了其夙愿,將徐先生有關文學方面的研究論著——《中國文學論集》和《中國文學論集續編》匯集成《中國文學精神》,列為世紀文庫之一隆重推出。
全書共六輯,有論述傳統文學思想中詩的個性與社會性問題、儒道兩家思想在文學中的人格修養問題,有論述中國文學中的想象問題、中國文學討論中的迷失問題,有論及陸機的《文賦》、杜甫的《戲為六絕句》、李商隱的《錦瑟》,還有對《紅樓夢》的研究。先生獨鐘《文心雕龍》,有長篇論文九篇,說風骨、說文體、說綱領。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