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諾獎不合我意
從2001年《挪威的森林》開始在我國年輕白領(lǐng)中流行,被稱作“小資讀本”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作品已有32部作品陸續(xù)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jìn),達(dá)到了250萬冊銷量。繼長篇小說《天黑以后》之后,村上春樹最新作品、短篇小說集《東京奇譚集》近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jìn)出版,并亮相8月5日開幕的上海書展。村上春樹中文版譯者林少華先生日前首次來到上海面對媒體與讀者,由于村上歷來拒絕媒體的任何采訪,因此林少華披露他眼中的村上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能否獲獎成話題
近年來,村上春樹能否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成了不時提起的話題。對此,林少華披露,有兩則消息可視為征兆。一是年初《紐約時報》將英譯村上長篇《海邊的卡夫卡》列入美國“2005年的十本書”;二是三月間村上得了捷克的“弗朗茨·卡夫卡獎”。這兩個獎?chuàng)f是諾貝爾獎的前奏,因為前兩年的得主耶里內(nèi)克和哈羅德·品特后來都同諾貝爾獎結(jié)緣。于是,大家推測村上這回真可能有戲。
諾獎?wù)挝短珴?/P>
那么,村上本人對此是怎么看的呢?林少華還真親耳聽過他的一番言說。“那是2002年初,在東京見到村上,我問他怎么看待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可能性。”他靜靜地說,“可能性如何不太好說,就興趣而言我是沒有的。寫東西我固然喜歡,但不喜歡大庭廣眾下的正規(guī)儀式、活動之類。說起我現(xiàn)在的生活,無非乘電車去哪里買東西、吃飯,吃完回來。不怎么照相,走路別人也認(rèn)不出來。我喜愛這樣的生活,不想打亂這樣的生活節(jié)奏。而一旦獲什么獎,事情就非常麻煩。因為再也不可能這樣悠然自得地以‘匿名性’生活下去。對于我,最重要的是讀者。至于獲獎不獲獎,對于我實在太次要了。我喜歡在網(wǎng)上接受讀者各種各樣的感想和意見——有人說好,有人說不怎么好——回信就此同他們交流。而諾貝爾文學(xué)獎那東西政治味道太濃,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東京奇譚集》收“奇譚”五篇,分別為《偶然的旅人》、《哈納萊伊灣》、《在可能找見的地方,無論哪里》、《天天移動的腎臟石塊》和《品川猴》。該書的責(zé)任編輯沈維藩表示,“奇譚”僅僅是這部小說的一個外殼,村上探討的仍然是人生的虛無。
相關(guān)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wǎng)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