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首页_二区视频在线_国产精品久久电影观看_免费看片黄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首頁 > 散文快訊 > 正文

消費時代,文學何為?

中國散文網 作者:佚名 發表時間:2009-01-07 我要評論(0)
字號:T|T

      “消費時代文學價值探究的理論研討會”在昆明舉行

      文學在消費時代面臨怎樣的困境,面對新興價值理念的挑戰又該如何做出積極應對?近日,在昆明市舉行的“消費時代文學價值探究的理論研討會”上,胡廷武、曉雪、楊劍龍、羅英華、蔡毅、胡彥、冉隆中、宋家宏、蔡正非等40余位評論家、作家圍繞“消費時代的文學價值”這一話題展開研討。研討由昆明市文聯主辦、昆明市作協與昆明文學研究所承辦。

      舊有的文學評價體系面臨新挑戰

      進入消費時代以來,文學的消費功能被前所未有地強化與放大。當文藝的商品化、消費化潮流形成浩蕩之勢,文學的審美性日益成為消費性的附庸,個性化被商業化取代,媚俗低級傾向越來越嚴重,這樣的結果是精英文化日漸衰頹,人文精神日趨失落。顯然,當今文壇突出的浮躁化、功利化、商業化、低俗化傾向造成了文學價值的迷失,由此對消費時代文學的癥候做出解析,并提出可能的解決辦法,成了當下文壇需要積極應對的當務之急。

      評論家冉隆中以“消費時代文學價值標準的混沌現象”為題講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當今文學標準混亂、價值觀混亂,原因之一是以市場為主導,同時又受主流意識形態控制,這兩者是矛盾沖突、無章可循、無可依憑的。二是經濟全球化反映到文學領域里,與原有價值觀尖銳沖突,引起混亂與困惑。三是面臨著解構、重構的文學沒有方向、沒有權威的局面。

      與此相仿,在消費主義影響下,商業化邏輯影響到中國人的思維,同樣使得與文學密切相關的文學評獎體系也陷入了一種混亂狀態。評論家楊劍龍表示,我國目前的文學評獎頗為熱鬧,獎項超過百種,獎金超過十萬,官方獎、民間獎、地方獎、期刊獎更是五花八門。這種熱鬧的評獎景象背后卻存在不少的隱患:文學獎項的雷同化,缺乏個性化;評獎過程的隱秘化,缺乏透明度;獎項評委的固定化,缺乏流動性;評獎標準的模糊化,缺乏明確性;評獎方式的單一化,缺乏多樣性。這些問題都影響著評獎的公平、公開、公正,降低了評獎的質量、聲譽和效果。

      “在一元化社會中,文學時常處于被拔高的地位。在消費時代,文學寫作本身也成為消費品,作家這個職業也就再無任何神圣可言。”評論家胡彥表示,時下有一些作家充其量就是寫手,他們所能做的只是觀察描述,而不是判斷,它離傳統高不可攀的形象(指人類靈魂工程師)越來越遠。他認為,當代作家包括評論家正面臨著雙重的困境:首先,對于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傳統缺乏足夠的認識,更談不上好好的繼承;其次,靠粗劣的翻譯文本了解西方,使得我們對西方文化傳統的認知也是偏執的。解決困境的根本辦法,則需要作家們回到本源處去思考,回到經典寫作中去。

      當下文學價值的迷失是否全然為消費時代之過?對此,評論家宋家宏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中國當前的文學創作水平不高,主要是沒能很好利用思想界的成果,沒能把思想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轉化為有效的創作資源,大量作品技術藝術純熟,但缺少思想,缺少對當前現實的理解。文學界與思想界分離,使文學的總體水準難以得到提升,由此,我們得格外重視文明沖突和文化沖突的問題。

      作家的選擇更趨多元

      “消費大潮下沒有純粹低俗、純粹高尚的區別,面對當今從未有過的豐富多彩的文壇,我們應該有一個積極的寬容的態度。”作家胡廷武認為,在消費時代,作家的選擇更趨多元。為金錢、為獲獎、為名利而寫作,還是為理想、為藝術、為人類而寫作,這取決于作家自己的選擇。當然作家只有寫自己感興趣、與自己血脈相連的生活,才能最終確立自己的風格。

      昆明電視臺臺長羅英華談到當前電視發展的趨向與現狀。她說,迄今為止,電視觀念經歷了從強調教化,強調自由,到強調市場三次大的轉變,在消費時代里,作為走在市場經濟最前沿的電視文化,要靠自己游泳,自己養活自己,收視率成了它的生命線。考慮市場效應,不得不順應當下消費化、商品化的潮流。但追求市場是否就意味電視文化必得屈尊俯就,把自己往低俗的路子上推。評論家蔡毅以王蒙獲得200萬稿酬的新書為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文學在邊緣化時有突進、衰落中有崛起,市場會雖會催生一些低劣庸俗之作,也會孕育杰作精品,我們應該盡力做到市場與作者雙贏、作品與讀者共歡。

      詩人曉雪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么大的改變,我們要理直氣壯地強調文學的思想性、目的性,決不能盲目跟風。文學要一如既往地鞭笞假惡丑,努力使人性的善良、崇高與美好得到張揚。

      評論家蔡正非對文學進入消費時代持樂觀、寬容態度,他提倡用多元思維、復雜思維方式去考慮文學的發展問題,主張文學價值的實現,至少要有人文關懷,引導人進行反思,不能放棄這條底線。張長、張倩、楊鴻雁、朱曦、余斌、楊紹軍、張學曾等作家、評論家也分別發言,講述了自己的見解。與會者認為,縱觀文學在新時代新情況下的走勢,亟需總結其中深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責任編輯:admin]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如果你對中國散文網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給管理員反饋。管理員郵箱

散文信息

網站首頁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現代中國散文研究所 版權所有 陜ICP備10004154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