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創刊十五周年
在網上搜索“西安新名片”,有一張屬于《美文》:“要了解中國文化,不能不讀散文,要了解當代散文現狀,建議讀《美文》雜志。無論是十萬冊的月發行量,還是‘全球華人少年美文寫作征文大賽’的品牌,都足以使《美文》成為業界的標桿。在文學雜志普遍遭遇市場低迷的時代,《美文》以其探索的勇氣和改革的銳氣,闖出了一條成功的辦刊之路。”
2007年是《美文》創刊15年。這15年剛好是中國風起云涌的“散文年代”。新年首期《美文》封底刊出了主編賈平凹的心語:“共說今秋莊稼好,十五年里有耕耘”。15年來,這本中國西部惟一的散文雜志已經發表了近2000萬字的作品,而陜西作家則成為《美文》雜志最大的資源庫。陜西師范大學教授李震用“一本刊物,一個概念,一面旗幟”來說明它的作用。西北大學教授李浩則認為《美文》走到今天15歲“花兒與少年”的年齡。表現出三個明顯特點:一是有宗無派,二是有文無類,三是身體力行。在普及嚴肅文學方面貢獻很大!堆影参膶W》主編閻安稱《美文》雜志的精神氣度,它的包容性與開放性,推進了中國散文寫作的進程,改寫了當代散文史。是陜西文學的驕傲。
賈平凹透露寫作秘訣:
扎到實處方能虛寫
1998年,《美文》曾經開辦過“陜西散文研究專輯”的欄目,現在多年過去,陜西散文創作隊伍正在逐步擴大,一是人多,職業寫作和非職業寫作人都很多,老、中、青、少分布廣泛。二是這幾年陜西散文家的作品發表多出書多,在國內影響很大,結構開闊,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期;三是散文作家和研究家都很團結,氣氛比別的省要好。這不僅是《美文》的努力,也是陜西各位作家的成績!睹牢摹酚袀顯著特點就是轉載率特別高,在《美文》發表作品不怕沒人看,許多稿件發表后會很快被《散文選刊》、《散文海外版》、《中華文學選刊》甚至《新華文摘》選載。
當初為什么叫《美文》?是因為名字都讓別人起完了,叫《陜西散文》吧太小,叫《中國散文》又太大,所以就叫《美文》,這跟給娃起名字一樣,不代表娃的素養與體格。為什么提出“大散文”的辦刊理念,也全是因為上世紀90年代的時勢所趨,只是想把路子弄寬,境界弄大。剛提出來時曾惹起很大爭議。
應該說在所有文體中,散文是最難說最難寫最不革命的地方,以前詩歌界和小說界的革命很多,散文好像總是不動彈。這幾年,“散文革命”突然爆發,各種寫作隊伍層出不窮,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對陜西散文寫作者來說,現在時機最好。《美文》能在這方面做些事情很有價值。散文創作難就難在如何處理“小我”與“大我”結合的問題,即個人生命體驗如何暗合生命情緒的問題,年輕時模仿期寫得快,年長后覺得沒多大意思就不寫了,要么激情不夠,要么考慮過多。李商隱的許多愛情詩寫得那么好,它肯定有實指對象,若泛寫根本不會那么好,寫者和被寫者都要死去,但詩歌中的具體情感卻生發成了通感,感動著一代代讀者,F在好多東西實不下去,導致作品沒細節沒生活。人越往下蹲才越能跳的高,扎到實處才能虛寫。“什么是好文章呢?我認為,讓人看了不會寫的想寫了,會寫的一看寫不成了的,就是好文章!
《美文》副主編穆濤補充說:2007年,是《美文》雜志創刊15周年,15周年本不是什么特別的日子,伊始慶賀一下的意思,是因為還小著的原因。在古人的時候,女孩子長到15歲,就可以把頭發綰起來,插上簪子,即將成人,小女子把臉面弄齊整,可以粉面人生了。最近幾年,陜西散文創作出現了較為繁榮的局面,部分作家和作品在國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美文》有必要研究和探討國內和陜西散文創作的發展態勢。人是活精神的,散文要活起來也須出精神。但精神不能強求,精神來自寫作者誠實的態度,來自本真。散文渾實一些才好看,渾然是天成。我們有些散文出現的強求和失真,在于著急的心態,有什么可急的呢,日子長著呢。2007年《美文》成人版已經增加印張,擴大了版面,還有兩個新打算,一是找寫的好的且長些的散文,作為對散文認識的突破,二是重點發些海外華人的散文,這項工作我們一直在做,今后的分量要再加大些。
政府官員和傳媒界人士
陜西散文創作的兩支生力軍
李震認為上世紀90年代以來,散文在報刊開始被大面積種植。陜西遂成“散文大省”,作品主要為一寫性情,二寫文化。如果說長篇小說是馬拉松,詩歌是舞蹈,散文就是散步,它是真正表現自我的文體。“我比較看重性靈性情派,它是散文的精髓,在這方面,以賈平凹為代表的商洛籍作家貢獻突出!
陜師大教授張國俊分析認為:陜西散文作家路子正,很團結也很勤勞。1、表現出多元結構多元身份。既有職業作家隊伍,也有學者隊伍。另外兩個顯著的現象是:陜西作家中來自官員的隊伍和來自編輯的隊伍非常突出!肮賳T隊伍”或者說是“仕途隊伍”、“公務員隊伍”,也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最早從李若冰、李沙鈴起,至今綿延不絕,他們在散文寫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