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中國散文論壇
《人民文學》中國散文論壇在東莞舉行 散文亟待走向“大道”
以“散文倫理”為主題的“《人民文學》中國散文論壇”近日在東莞石碣鎮《人民文學》創作培訓基地舉行,論壇由《人民文學》、東莞市作家協會共同舉辦。《人民文學》主編韓作榮出席論壇并作了開場發言。
論壇主持、評論家、《人民文學》副主編李敬澤表示,網絡等新媒體的出現,使得每個人都有了寫作的權力和發表的渠道。上世紀90年代以來,散文在個人化表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當下,散文或許面臨著一個新的命題:當年有積極意義的回歸“小”道,在今天如何走向“大”道,更多地關注時代,與更廣大的世界和人群接近。討論散文倫理即探討“散文之道”。在李敬澤看來,當下散文創作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要從“小”走向“大”。
廣東評論家謝有順表示,散文,這種直接表達個人性情的文體與其創作者之間有著更密切的關聯。人的胸襟和境界決定了文的品格和境界。寫作者視野小,只看到一己之悲歡,文章的格局也不會大。
上海評論家張新穎談到小說的虛構與散文的真實這兩種文體不同的表達途徑。他說,一個有野心的小說家會認為,他可以用文字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虛構世界。而散文作者會懷疑他的真實的文字是否可以完全表達更廣大的世界,有些散文家甚至表示無法完全表達自己。但除非你的體驗足夠獨特,除非你的天地足夠廣大,否則小格局的文字泛濫會令人窒息。張新穎說,散文聯系著一個開放的生活世界,散文應該是更廣大世界的表達。
與會者批評當前散文創作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多作闊大、空洞的文化感嘆。謝有順將這種風格的無病呻吟稱之為“精神造假”。李敬澤表示,還有些散文“僵化”的“學究氣”濃得化不開,雕章琢句,極度修飾,此類“文甚于志”近乎“文病”。
新疆作家劉亮程的發言有個關鍵詞是“鄉土”。在他看來,“鄉土”是一種生活倫理也是文學倫理。面對故鄉的寫作者獲得自己的寫作身份和寫作倫理。談散文倫理,要回到鄉土回到黃天厚土中去談。遼寧作家鮑爾吉·原野表示,創作直面艱難、直面心靈。寫得好不好,與寫的題材關系不大,而與寫作者的心靈有直接關聯。
散文評論者韓小蕙對散文領域的“下半身寫作”現象表示憂慮。夏榆、格致、鄭小瓊、塞壬等作家也先后發言。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