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召開新時期文學研討會
陜西新時期文學30年學術研討會召開
作家評論家為陜西文學發展“號脈”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思想領域的解放標志著文學的全面解凍。作為全國文學大省之一,30年來陜西在整個中國文學發展中位列前茅,甚至產生了世界性影響。11月20日,由陜西省作協和陜西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陜西新時期文學30年學術研討會”在陜師大召開。在京的陜籍作家、評論家何西來、白描、李建軍,以及陜西省內作家、評論家李星、暢廣元、王仲生、馮積岐、冷夢、楊宏科、朱鴻、常智奇、邢小利、孫見喜、莫伸等60多人暢所欲言,為陜西新時期文學發展“號脈”。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忠實和陜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為大會發來了書面賀詞。
與會專家學者總結了30年來陜西省文學發展的成就,陜西不但為中國文學貢獻了兩部茅盾文學獎作品《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更是形成了一支包括路遙、陳忠實、賈平凹、莫伸、京夫、鄒志安等一批優秀作家在內的強大創作隊伍,在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評論等方面也都涌現了一大批杰出作品。陜西作家的個體現象值得研究,群體現象更是值得評論家重視。與會專家分析了新時期陜西作家成功的因素,包括文化傳承、地域文化背景、生活磨礪、情感體驗、創作態度等,也直面了陜西文學的現狀與缺失,更針對“70后”作家的缺失剖析了其內在和本質原因。此外,專家們還剖析了陜西作家創作中的獨立人格、鄉土意識、悲憫情懷等,還有專家從陜西女性文學創作、陜西四川文學比較等專題角度進行了分析和評說。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