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索爾仁尼琴去世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俄羅斯作家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3日晚在首都莫斯科去世,享年89歲。他的兒子斯捷潘·索爾仁尼琴4日說,父親死于心力衰竭。索爾仁尼琴曾因叛國罪遭流放,晚年獲俄羅斯國家獎。大起大落的人生經(jīng)歷不僅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素材,更是俄羅斯20世紀巨變的縮影。俄總理弗拉基米爾·普京4日說,索爾仁尼琴去世是俄羅斯的“重大損失”。普京4日向索爾仁尼琴的遺孀和兒子發(fā)去唁電,表示哀悼。
曾在勞改營勞動
索爾仁尼琴1945年2月遭逮捕,那時他正在東普魯士服役。在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他稱當時的蘇聯(lián)領導人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為“胡子男人”。用索爾仁尼琴自己的話說,他在這封信中使用“某些不敬言辭”談論斯大林。他隨后被叛勞動改造8年。他先后在位于哈薩克斯坦的數(shù)個勞改營勞動。
在一個專門關押政治犯的“特別”勞改營,他從事礦工、磚匠、鑄造工等多個工種。在位于埃基巴斯圖茲的這個勞改營,他的第一個勞動果實誕生:短篇小說《伊萬·杰尼索維奇的一天》。赫魯曉夫1962年批準這部小說出版。這部小說因題材大膽、語言簡約平實,在國外贏得稱頌。
癌癥擴散后痊愈
索爾仁尼琴1953年3月獲釋,開始境內流放生活。斯大林同月去世。在“特別”勞改營勞動期間,索爾仁尼琴切除一個腫瘤,但未意識到自己身患癌癥。開始在哈薩克斯坦南部的流放生活后,他的癌癥出現(xiàn)擴散。1953年年底,他瀕臨死亡邊緣。幸運的是,他1954年獲準轉移到位于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的醫(yī)院接受治療。他的小說《癌癥病房》1967年出版。這部小說取材于索爾仁尼琴與癌癥斗爭的那段歲月。索爾仁尼琴1956年擺脫全部罪名,恢復自由身。與此同時,他的癌癥痊愈。索爾仁尼琴1961年成為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成員。他次年憑借《伊萬·杰尼索維奇的一天》一夜成名。
被驅逐后定居美國
瑞典文學院1970年把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索爾仁尼琴。文學院說,他在“追隨俄羅斯文學不可或缺的傳統(tǒng)”過程中展現(xiàn)了自己的道德力量。蘇聯(lián)當局禁止索爾仁尼琴前往瑞典領獎。盡管克格勃竭力阻撓,索爾仁尼琴的三部曲《古拉格群島》1973年在法國巴黎出版,在世界文壇引起震動。
1974年,索爾仁尼琴因遭叛國罪指控被捕并被剝奪蘇聯(lián)國籍。當年2月13日,他被送上前往聯(lián)邦德國的飛機,驅逐出蘇聯(lián)。他的第二任妻子納塔利婭當時與他新婚不久,隨他一道離開。索爾仁尼琴隨后定居美國佛蒙特州一個小鎮(zhèn),在那里居住了將近20年,其間完成長篇革命歷史小說《紅輪》。
平反后返回俄羅斯
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1990年恢復索爾仁尼琴蘇聯(lián)國籍。蘇聯(lián)解體后不到一個月,索爾仁尼琴的叛國罪指控就被撤銷。索爾仁尼琴曾明確表示,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1994年5月,索爾仁尼琴返回俄羅斯,通過為期56天的火車之旅重新認識這片土地。他從俄羅斯遠東馬加丹出發(fā),途經(jīng)符拉迪沃斯托克,最后抵達莫斯科,行程超過8800公里。
索爾仁尼琴定居在莫斯科以西的郊外。他與妻子的住所由紅磚砌成,周圍綠樹掩映,俯瞰莫斯科河。納塔利婭已成為美國公民。他們的兒子則留在美國。俄前總統(tǒng)葉利欽想為索爾仁尼琴頒發(fā)俄羅斯最高榮譽圣·安德魯勛章,遭索爾仁尼琴拒絕。葉利欽2000年卸任時,索爾仁尼琴聲稱希望他遭起訴。
索爾仁尼琴與普京的關系最初也磕磕絆絆。他2002年批評普京在打擊俄羅斯寡頭方面成績甚微。不過,普京后來逐漸認同索爾仁尼琴對西方的批評。索爾仁尼琴則像普京那樣主張俄羅斯應走自己的路,建立俄式民主社會。
索爾仁尼琴2005年6月接受國家電視臺采訪時說,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急切的改革令這個國家損失15年時間,“我們需要變得更好,所以我們需要慢點走”。普京2007年向索爾仁尼琴頒發(fā)俄羅斯國家獎。索爾仁尼琴欣然接受。他認為,普京是當代俄羅斯最偉大的改革家之一。(據(jù)新華社)
■生平
索爾仁尼琴1918年12月11日出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一生大起大落。他上過前線,當過教師,立過戰(zhàn)功,也曾淪為階下囚,在勞改營中度過8年并流亡海外長達20載,1994年才重返祖國。1962年,索爾仁尼琴在《新世界》雜志上發(fā)表小說《伊萬·杰尼索維奇的一天》并獲列寧文學獎提名。1973年,他創(chuàng)作的小說《古拉格群島》在法國巴黎問世。2007年6月,時任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簽署關于頒發(fā)俄聯(lián)邦2007年國家獎的總統(tǒng)令,索爾仁尼琴獲得人文領域杰出成就獎。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wǎng)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