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舉措:部分作協吸收網絡作者引反響
部分作協吸收網絡作者引起熱烈反響——網絡寫作:新舉措帶來新氣象
近日,湖北省作協在新的《湖北省作家協會入會條件細則》中,對網絡作者加入作協作出了規定,雖然這并非是作協首次向網絡寫手伸出的橄欖枝,但卻是省級作協為網絡寫手作出的最為具體和詳細的規定。這一規定不僅在業內外引起反響,也讓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對接的問題更加為人關注。記者從湖南、四川、江蘇、遼寧、黑龍江等省作協,以及一些文學網站及部分網絡寫手那里,對作協發展“網絡方面軍”的舉措及影響進行了集中采訪。
十年一劍 虛與實“親密接觸”
中國的網絡文學算起來已有十年歷史,發展十分迅速。網絡寫家之多、作品數量之大,呈現出驚人的態勢。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在參加“網絡文學十年盤點”活動時就說:“網絡文學不管對它已有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評價如何,它都已經不是一個幽靈,而是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又蘊藏著缺陷和矛盾的現實!苯涍^十年的發展,網絡文學已逐漸走出了孤芳自賞的小徑,越來越深入大眾,為讀者接受和喜愛。一些出版機構還從中發現了商機,網絡作家的作品不斷結冊成書,而且銷量不俗。
吸納網絡文學作家加入作協,不僅意味著傳統文學對網絡文學的重視,也是許多網絡作家的自然需求。據湖北省作協主席方方介紹,這次《湖北省作家協會入會條件細則》中關于網絡作家入會項的加入,起因就是去年初荊楚網一則《網絡寫手加入作家協會該具備什么條件?》的帖子。這個帖子曾經引起十余萬網友的熱議,基本可以代表網絡寫手的心聲。方方說,湖北有不少很有成績的網絡寫手,如千里煙、紫百合等,他們都表示了想加入作協的意愿。這使得湖北省作協下決心將吸收網絡作家入會的問題上會討論,并全票通過了這項決定。
湖南省作協在吸收網絡作家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從2005年起,長沙市、婁底市等地作協都注意在網友和作協之間搭起橋梁,推薦優秀網絡寫手加入作家協會。隨后又在全省推廣。湖南作家網“作家村”的“村長”和“作家茶館”的版主盛世芙蓉,本身是國家干部,寫作只是出于興趣。她說,如果不是湖南省作協邀請她參加筆會且后來又參加毛澤東文學院作家班的學習,可能她就不會專注于寫作,并成為在網易、人民網都很有影響的專欄作家了。目前,湖南省已有80多名網絡寫手先后加入了市、州作協或省作協,這個數字在全國省級作協中排在前列。湖南作家網每年都把網絡寫手的優秀作品結集出版,至今已出版《芙蓉國詩歌年鑒》2006年卷、2007年卷,以及《芙蓉花開》2007、2008散文卷等,3年出了6本書、220多萬字,收錄了近千名網友的作品。而一大批網絡作家,如牧二、徐志頻、洞庭天下、湘楚平民、亦藍、湘西妹子等,也以自己的創作繁榮了湖南文學的局面。
江蘇省作協也十分關注省內網絡文學的動向,不斷為那些愛好文學、有一定基礎的網絡寫手提供指導和幫助,確保優秀的網絡作家能加入到作協大家庭中來。2007年和2008年,江蘇網絡作家顧堅和蝶衣君因為各自的長篇小說《元紅》《鏗鏘玫瑰》在網上連載而引起反響,江蘇省作協認為他們的作品已符合省級作協會員的標準,于是分別吸收二人入會。據江蘇省作協副主席范小青介紹,江蘇省作協還將在今年5月召開一個網絡文學現象研討會,邀請各方專家和網絡作家代表,對江蘇網絡文學創作進行討論。她告訴記者,大多數的網上寫作過于情緒化,能否建立一種機制,讓作家們不分網上網下彼此交流和促進,讓網絡文學走向有意識的、帶有創作性質的寫作,不斷提高網絡文學的質量,是作協應該負起的責任。
應該承認,網絡寫手個性突出、敢說敢寫,但相對于紙媒文學作品,網絡文學作品缺乏質量把關,總體上創作質量不高。對此,四川省作協副主席傅恒說,正因為如此,網絡作者需要作協的幫助,作協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四川省作協在2007年就召開過網絡作家江巍的作品研討會,鼓舞了不少年輕的網絡寫手。據悉,本月15日,四川省作協在主席團會議上,專門制作了“網絡文學創作情況調查表”,發到20多個市州,以期對全省的網絡文學創作情況進行全面的摸底。
網上網下 作協大有可為
陜西省作協雖然沒有針對網絡文學作者的入會作相應的硬性規定,但他們對于網絡作者一直非常重視。2008年,陜西省作協成立了“網絡文學委員會”,設法將這些網絡文學作者組織起來,鼓勵和推動陜西的網絡文學創作。陜西省作協創聯部主任王芳聞說,陜西有超過一萬名的網絡文學作者,不少作協會員也涉獵網絡,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作品。其實,網絡與傳統文學并無嚴格的分界,不管是傳統還是網絡文學的作者,省作協的大門都會永遠向他們敞開。只要符合入會條件,誰都可以申請加入作協。
事實上,作協與網絡寫手的交流空間也有待開拓!80后”網絡作家九夜茴說,網絡寫作是一個很好的平臺,給了文學愛好者發表作品的機會。但網絡寫作與傳統寫作相比,前者不良因素還是多一些。譬如網絡上跟風之作很多,“玄幻”流行就全寫“玄幻”,“穿越”一火又都是“穿越”,很難說有文學價值。她希望作協能夠關注網絡,因為大部分網絡寫手其實不知怎么寫更好,而網上的跟風,實際上也埋沒了那些深入體察生活的作品。
在社會進步、網絡發達的大背景下,寫作與網絡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尤其上世紀70年代以來出生的作者,大都已習慣了利用網絡進行創作。對此,來自湖南作家網的徐志頻深有體會。2007年以來他已出版了4本書,都是先貼到網上,然后正式出版的。他認為,網絡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時記錄靈感,在寫作過程中還能和網友互動,網友的觀點、看法及提供的資料,便于作者更好地完善作品。作協關注網絡寫作者,體現了時代的進步。如何更主動一些、更“活泛”一些、更具建設性,讓作協的工作對網絡文學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需要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