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毛邊本”系列經典隨筆
毛邊本,顧名思義,指書的頁面切口不光滑、毛茸茸。而這種毛茸茸的效果來自于圖書印制裝訂后,“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魯迅語),讀者閱讀時需要自行將書頁裁開,頁邊毛茸粗糙,故曰毛邊。
隨著近年來收藏熱的不斷升溫,普遍印量極小毛邊本常常被炒到高價。知名舊書店布衣書局每次一有毛邊本銷售的消息,其網站就被無數望眼欲穿的網民刷爆。在不少愛書人心中存在“毛邊本是少數人的貴族游戲”的錯覺。加上信息技術和電子閱讀的不斷普及,愈演愈烈的快速閱讀之風盛行,毛邊書更是極少擺上書店的書架,甚至很多書店工作人員都將其誤認為“半成品”。于是,毛邊本仿佛成了那句網絡經典“看的不是書,看的是寂寞”的又一個形象翻版。
在這樣的情況下,上海譯文出版社這次為廣大普通讀者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毛邊本的文學經典。其中主打的歐美經典隨筆系列已出版《培根隨筆》和《美國散文精選》。培根的《隨筆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偉大散文作品之一。譯者蒲隆先生的譯本不但包括了“解析版”《隨筆全集》,對每篇隨筆逐一解析,還增加了對培根另外兩部重要著作《新工具論》和《新大西島》的節譯,既滿足我們的智慧,又能愉悅我們的感官。《美國散文精選》則是重印在書市久已絕跡的北岳文藝版,由著名翻譯家高健先生選譯,無論是所選篇章還是譯文,皆堪稱精品。此后還將推出《英國散文精選》、《愛默生隨筆》、法國哲學家阿蘭的《幸福散論》等作品。
這一套隨筆系列裝幀皆為精裝32開,其毛邊制作采用的裁切方式與一般意義上標準的“只裁地腳(下切口),不裁天頭(上切口)和翻口(外切口)”有所簡化,只在翻口作了未裁切處理。而且與現在“物以稀為貴”,往往成為作者饋贈友人、愛好者收藏的毛邊本圖書不同,這套譯文版隨筆系列更加注重在廣大普通讀者中間的普及。從出版圖書的選題——皆為世界經典散文隨筆,到譯本選擇——蒲隆、高健等散文翻譯名家,再到裝幀——精裝且簡化的毛邊裁切方式,譯文社看重的是對文學經典本身的推廣。因為在策劃本書的編輯眼中,無論是普通版抑或印量稀少的毛邊版,圖書出版的最終目的永遠是通過這一載體把優秀的作家、優秀的作品帶給讀者,讓更多的人能領略文字中蘊藏的藝術與美。讀者買書后是仔細閱讀,還是僅僅一購了之,看看毛邊本的翻口,一目了然。
著名學者龔明德曾說他的很多學生開始關注毛邊本,并認為這是一種高貴的美。譯文社本次出版的“毛邊本”,印量遠遠高于一般圖書幾十上百的印數,除了使已經習慣了機器文明和速食文化的讀者能有機會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更把毛邊本“只屬于少數人游戲”的概念打破,使越來越多的普通讀者,也能體驗那種慢慢裁切,細細品讀的“慢閱讀”感受,充分享受“不裁”之美和“毛邊”之味。
書,畢竟還是要讀的。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