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國散文創作會議召開
作家評論家在2011年全國散文創作會議上提出
努力提升散文的思想性與藝術性
2011年全國散文創作會議于4月14日至15日在云南西雙版納召開。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丹增,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田新,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尹欣,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州長刀林蔭,云南省文聯主席鄭明,云南省作協主席黃堯出席會議。來自全國各地和云南省的近百名作家、評論家和散文愛好者圍繞散文的創作現狀、存在問題、發展趨勢等進行了交流和討論。大家認為,近年來的散文創作一方面很繁榮,無論是作品數量還是作者數量都很大;另一方面又很蕪雜,風格獨特的散文越來越少見,能稱得上精品的散文少之又少。如何面對時代,繼承創新,提升散文的思想性與藝術性,是擺在作家面前的重要課題。
真實是散文的靈魂
與會者認為,真實是散文的靈魂,指在感情以及運用環境和事件上。古人寫的散文,題材也是很廣泛的,但都是有感而發。今人寫散文,多多少少存在著一些為寫而寫的現象,所以在真實問題上就出現了所謂理論與實踐上的不一致。有的作家說,散文是一種最自然、最親切、最自由實在的文體,也是最貼近生活的文體。散文面對的是生活和大地,是人間煙火,是凡人情感。散文家不能離開人民和生活,因為好的散文來自對現實生活的獨特認識。散文可以記敘,也可以抒情,但記的應是真人、真事、真山、真水和真情、真感、真懷、真思。無論是客觀的描寫還是主觀的抒寫,都應是真實的。有的評論家說,散文常常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寫胸臆,不僅使讀者知其理、曉其事,而且悟其心、感其情。因此,散文要求作者寫真情實感。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直抒胸臆,把真情實感捧給讀者,才會贏得讀者的喜愛。我們要對那些忸怩作態、無話找話、編造離奇的散文說“不”。
提倡有思想性藝術性的好散文
現在的散文,語言確實比過去講究、可看多了,但讀過后能記住的優秀篇目少了,而且能夠感動人的更少。究其原因,作家缺乏對生活的獨特發現和表達是重要的方面。無論是通過期刊還是網絡發表的散文,都要堅持“好散文”的標準,努力在提升思想性和藝術上下功夫。有的作家認為,文學觀、價值觀決定作品的思想性,如果一個作家沒有明晰的、積極的價值觀,他的作品不會有思想的力量,而沒有思想的散文一定是速朽的。有的評論家認為,寫作是一種把自身經歷外化為作品的探索,要夯實基礎,沉淀素養,敏銳地觸及問題。作家應該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入世品質和生存智慧。有理想有抱負的作家要勇于擔當,保有獨立人格和批判精神,應該對人類生存困境叩問并答疑解惑。只有這樣才能催生創造性,孕育新思想。散文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語言和文字上。大凡優秀的散文家都十分注重對語言和文字的打磨和錘煉,努力使自己的語言自然、流暢、生動、精準。這是作家一生都不能放松的追求。好的散文應該成為我們塑造精神的家園、提升靈魂的圣殿和關注文化的歷史。
要研究新情況新問題
當前的散文創作存在的一些問題,要引起我們的重視。一是散文的繼承創新問題。一方面我們提倡作家進行大膽地藝術嘗試,不必拘泥于前人的作品與理論,要敢于跳出圈子,打破思維定式、感情格局與思想牢籠。另一方面我們提倡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汲取中國散文的傳統精華,使其在今天煥發勃勃生機。迷戀傳統的故步自封和迷信西方的失魂落魄對散文發展都是無益的,不能脫離開中國散文的品質和格調。我們的散文要表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彰顯人與自然和諧的時代追求,傳遞健康、友愛、和平的人類精神,讓人們看到希望、體味溫暖、心存善念、懂得感恩。二是如何看待網絡散文問題。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絡文學方興未艾,涌現了一大批網絡散文,其中不乏優秀之作。與會者認為,通過互聯網發表、傳播、欣賞的網絡散文具有廣泛性、快捷性、交互性、寬容性和宣泄性等特點,它打破了紙介散文的發表閱讀模式,使散文的創作量和閱讀量大幅提高,但由于沒有了發表門檻,網絡散文良莠不齊,泥沙俱下。面對這種現實,我們既要看到網絡時代的發展變化,又要注重文化的傳承。把握好非紙介散文與紙介散文的特點,發揮各自優勢,做到相得益彰,共同繁榮。三是關于散文寫作對象不明的問題。與會者認為,古人寫文章的讀者多數是單一的,如朋友、親人等,所寫文章容易通過內心的世界調動起對方的情感。今天作家的文章面向更多的讀者,就要從實實在在的生活當中提煉出真切的情感。四是如何克服浮躁心態的問題。與會者認為,作家寫作實際上是受著很多牽制的,比如媒介的反應、發表出版方的意見、權威機構和市場的認可等。作家怎樣才能以一顆平常心對待這些牽制,在某種程度上關乎一個作家能走多遠、能攀多高。所以,一個作家要用一生的努力來堅持自己、完善自己、突破自己。
與會者還對當下的文化大散文寫作提出了看法,認為它對人文歷史的審視和思考增強了散文的學理性、思辨性和思想性,既開拓了散文的深度,也增加了散文的高度。但要寫好這種散文,是對作者知識能量和文學能量的艱巨考驗。偏失任何一方,都很難寫出好的作品。還有散文創作中的同質化、類同化問題,都是需要作家在寫作中注意的。
散文需要有力的批評
現在很多人對散文寫作在認識上存在某些誤區,需要理論批評的介入和引導。而當前散文理論批評顯得有些滯后,在文學評論家隊伍中,著眼和實踐散文批評的較少,散文批評文章失于薄弱,缺乏那種鳥瞰性的大氣深刻之作。評論界針對具體散文作品的研討很多,但在宏觀上的理論總結性會議又太少。散文批評固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散文的進一步繁榮確實需要有力批評的理性托升,評論界應該有勇氣有自信承擔起這種責任,并在實踐與探索中,逐步構架并不斷完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散文批評理論體系,同時造就出一支專門或以主要精力致力于散文研究的卓有成就的評論家隊伍。
胡平、彭學明、蕭立軍、楊紅昆、朱競、朱鴻、馬青山、高海濤、征鵬、蘇偉、胡性能等作家評論家參加了會議。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