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高原》囊括所有文學實驗
8月20日,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揭曉:張煒憑著長篇小說《你在高原》,獲得茅盾文學獎。這部小說長達450萬字共39卷,歸為10個單元:(《家族》、《橡樹路》、《海客談瀛洲》、《鹿眼》、《憶阿雅》、《我的田園》、《人的雜志》、《曙光與暮色》、《荒原紀事》、《無邊的游蕩》)。《你在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篇幅最長的長篇小說。張煒用20年的時間,嘔心瀝血創作了這部長篇小說。
崇尚自然
囊括所有文學實驗
《你在高原》主要講述的是一批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的經歷。圍繞地質隊員寧伽不斷探究父輩及家族的興衰、苦樂、得失和榮辱,在廣闊的背景下展示當代人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特質。《你在高原》的分卷各不相同,創作風格差異之大令人嘆為觀止:古典、現代、夢幻、意識流、魔幻、武俠敘事、寓言、童話……既可獨立成篇,又相互聯系。該書終審編輯楊德華評價這部長篇小說,不論是故事還是語言,不論是形式還是意境都大不相同,囊括了19世紀以來所有的文學實驗。
對于一個作家而言,童年的生活經歷往往會影響日后的文學創作。17歲之前,張煒生活在膠東半島一個靠近大海的山林里。小時候,他見到一群搞勘探的地質隊員,在山林搭起帳篷,豎起鐵架,沒日沒夜地在大地中尋找什么。他戰戰兢兢地接近地質隊員。原來,地質隊員是在勘查地形,尋找礦藏。很快,他和地質隊員們成為好朋友。夜晚,地質隊員燃起篝火,在野炊的快樂中一邊唱歌一邊喝酒。張煒感覺當地質隊員真幸福,整天與大自然打交道,何其快樂!
在他的心中,萌生了將來做一名地質隊員的想法。可惜后來陰差陽錯,他上大學念的是中文系,最后走上文學之路。在后來的文學創作中,張煒一直惦念著地質隊員,做夢都是自己行走在萬山峻嶺中搞勘探。《你在高原》正式出版前,張煒擬了副標題“一個地質隊員的野外工作手記”,編輯怕讀者誤以為是專業書,就把這個副標題刪掉了。每當說起這件事,張煒內心總有絲絲的遺憾。
全球視野
記錄歷史為時代代言
為了更好地完成寫作計劃,他花了大量時間去民間考察,去最貧窮落后的山區體驗,也去最富庶的地區和城市記錄。他了解到當下中國的整體現狀,體察到了不同階層的生活狀態。他親眼看到了令人震驚、沮喪和狂喜的一切!張煒笑著對筆者說:“在膠東半島地區進行采風時,有一次來到深山老林,突然天降大雪,自己被困在一間破舊的老屋里整整一天一夜,既沒有食物可吃,也沒有柴火取暖,又冷又餓,要不是朋友來得及時,不是凍死餓死,就是被狼吃掉。”
上世紀90年代,張煒家里陳設極為簡陋,家里沒有安裝暖氣,冬天的寒夜里,他穿著厚厚的棉衣,用哆嗦的手寫字。夏天,一臺老式電扇呼啦啦地響著,可他依舊滿頭大汗,不顧炎熱,激情四溢地進行創作。他時而伏案奮筆疾書,時而走向曠野追索求證。他要做一名忠實的歷史記錄者和代言人。
張煒對筆者說:“創作長篇小說,是意志力和體力的較量。上世紀90年代,寫《你在高原》其中一卷時,出了一次車禍,由于是內傷,在醫院里躺了半年多,當時真有放棄的想法,但是我控制不了寫作的熱情,只好堅持寫下去。”
為了參照和對比其他國家和地區人們的不同境遇,他還兩走日韓與港臺、四去歐洲、遠赴美洲,撫摸過殘存的柏林墻,登過“9·11”事件前的美國“雙子塔”,這些縱橫比較和認識,使其盡可能地具備了全球視野。深入底層,詳細考察和鑒別,這一切都為《你在高原》奠定了廣闊的思維框架。
在創作《你在高原》期間,張煒長期自修考古學、植物學、機械制造、地質學,他仿佛是一個吞食書本的大功率機器,他密密麻麻地記下了數十本田野筆記。在20多年中,他搜集的民間資料就有幾大箱子。這些年來,張煒就是這樣扎扎實實的不停地寫、不停地行走,背著背囊,一步一個腳印。說《你在高原》是一部大地之書,一點也不為過。
寄情烏托邦
見證人類漂泊際遇
縱觀張煒的所有文學創作,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一是對記憶中的自然大地直接的描述和思念。這里面有太多真情的歌頌,還有許多今天生活在鋼筋水泥都市叢林中的人想象不到的快樂。其二是對物質欲望和喧鬧世界的質疑。張煒和大地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對山野有了充分的情趣寄托,對物欲橫流的現實世界表示厭倦,對爭名逐利的浮華與虛榮極為鄙視。
張煒除了小說創作,對文學與生態、藝術與自然有很多深入的思考。自然決定文章品格的高低,決定藝術家品格的高低。他從對待自然的態度來分類藝術品和藝術家。他說:“我們發現作家大致有兩種。一種是柔和寬厚的,對大自然滿懷深情;而另一種正好是冷漠的,對大自然無動于衷。”張煒對筆者說,我們當代的文學創作,作品中的“大自然”越來越少,對于自然風物的描述部分,在整個篇章中的比重越來越少,甚至出現過一些令人費解的問題:作家的人物、故事都不錯,卻沒有能力把一片山脈寫好。往往在幾十萬字的小說里,看不到一棵樹,看不到一條小溪,看不到一片田野。而在18世紀、19世紀的古典小說中,都有大段大段自然風光的描寫,河流、山川、平原、樹林都活生生地出現在讀者的眼前,這樣的小說有生命的氣息,有藝術的張力和無與倫比的美感。
人和自然的關系,在《你在高原》中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作家韓少功在評價《你在高原》時說:“張煒是一個優秀的文學長跑選手,他用心跑了1000多萬字,這是空前絕后的,他對土地、歷史、文化、精神的堅守讓讀者感動,也是我學習的榜樣。”
張煒創作中的罪感、洞察力和承擔精神,源于他憂國憂民的士人情懷,也見之于他對現實的批判、對個體的自省。如何在虛構中持守真誠,在廢墟與荒原上應用信念,在消費主義的潮流里展示多變的文體,這已成了一個寫作的悖論,《你在高原》的豪情與壯麗下面,藏著的其實是難以掩飾的孤寂。他20年來不舍晝夜,體恤世情,辨析惡,想象存在的悲欣,寄情烏托邦,見證人類無處還鄉的漂泊際遇,進而為國族的苦難身心、同時代人的曲折命運,也為自我囚禁而有的莫名痛楚,留下了體量龐大的史證和心跡。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