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詩歌節新聞發布
第三屆中國詩歌節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由文化部、中國作家協會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廈門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三屆中國詩歌節將于2011年10月15日至20日在福建省廈門市隆重舉行。9月13日,本屆中國詩歌節新聞發布會在文化部召開。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董偉,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崎嶸,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諸迪,廈門市副市長臧杰斌等出席發布會并通報本屆詩歌節的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由文化部辦公廳副主任熊遠明主持。
詩歌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董偉說,舉辦中國詩歌節,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詩歌文化藝術活動,展示詩歌創作和研究成果,探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詩歌反映時代、走向群眾的新途徑和新形式,推動詩歌藝術繁榮發展,振奮民族精神,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第三屆中國詩歌節的主題是“情滿神州,詩頌中華”,充分發揮廈門地處對臺文化交流前沿的地域文化優勢,把第三屆中國詩歌節辦成“詩歌藝術的盛會,人民群眾的節日”。
第三節中國詩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有:開、閉幕式及文藝演出;以“中華詩歌的傳承與發展”為主題的詩歌論壇;古典詩詞誦讀專場演出和現當代詩歌專場演出;其他詩歌文化活動,包括“詩系廈門”群眾詩歌活動、校園詩歌活動、赴金廈海域采風交流活動、美術展覽活動等。通過舉辦演出、論壇、交流、展覽和采風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集中展示中華詩歌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謳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輝煌成績。
“詩歌論壇”是重頭戲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崎嶸說,詩歌論壇是詩歌節當中的一個重頭戲,是體現著詩歌節主旨和層次的一個活動。本屆詩歌論壇的主題為“中華詩歌的傳承與發展”。為了讓詩歌論壇比較有針對性或者有實效性,我們把論壇放在兩個大學里面進行,一所是廈門大學,一所是集美大學。其他的詩人和詞家還要去海島、軍營、社區參加一些基層的活動,在那里跟官兵們,跟居民一起朗朗誦、創作詩歌,以此擴大詩歌的影響;顒咏Y束以后,我們還將專門編輯出版一本關于詩歌論壇的論文集。
本次詩歌節,我們邀請了國內及海外大概100名詩人、詞家和詩評家,其中大陸地區85名,港澳臺15名。在大陸的85名詩人作家當中,既有老一輩的詩人、詞家和詩評家,也有魯迅文學獎的詩歌獲獎者,還有當前活躍于詩壇的一批優秀的詩人和詩評家。比如李瑛、李文朝、張同吾、楊匡滿、韓作榮、張新泉、王久辛、李松濤、楊曉民、朱增泉、西川、郁蔥、成幼殊、田禾黃亞洲、車延高、李琦、雷平陽、娜夜、雷抒雁、葉延濱、吉狄馬加、李小雨、商震、李少君、謝冕、吳思敬、呂進、陳仲義,還有朱先樹、宗鄂、程步濤、查干、譚仲池、南永前、狄里穆拉提、趙麗宏、桑恒昌、盧衛平、李發模、劉春等。港澳臺的詩人和理論家還有待進一步落實。
發揮廈門的地域和文化優勢
廈門市副市長臧杰斌說,廈門是一座充滿詩意的城市,擁有較為豐富的詩歌文化活動資源,有以朦朧詩為代表法的作家舒婷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化名人,這為第三屆中國詩歌節的舉辦提供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和文化氛圍。這里,常年舉辦形式多樣的詩歌文化活動,如廈門市經典誦讀節、鼓浪嶼詩歌節,廈門(湖里)城市誦讀節,集美詩歌節等等,讓經典誦讀活動走進社區,走進校園,走進軍營,營造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
廈門與臺灣、香港、澳門聯系很多,特別是與臺灣密不可分,我們與臺灣之間有文緣、血緣、法緣、地緣等。而本屆詩歌節首次邀請港澳臺詩人作家參與,邀請臺灣優秀演出團隊與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合作舉辦詩歌晚會,這對于增進兩岸四地同胞親情,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促進兩岸四地合作,將起到積極作用。這充分體現出廈門市承辦中國詩歌節的地緣優勢和地域特色。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