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十七”研討學員散文
字號:T|T
魚禾的散文注重抒寫個人經歷和內在情感,在綿密的文字中表達出一個知性女子的豐富內心。祝勇認為,魚禾試圖將個體經驗和現實觀照結合起來,二者在作品中形成一種緊張關系,從而獲得了一種張力。學員王曉云表示,魚禾具有很好的寫作才華,不應該局限于寫個人體驗,而應將視野打開,寫出更多關注社會深刻母題的作品。
記者的身份讓申賦漁的散文始終關注著社會的紛繁變化,文字上講究“新聞式的簡潔”。寧肯談到,寫作就是將簡單的東西寫復雜,將復雜的東西寫簡單。申賦漁能夠樸素、簡單地寫出生活中的復雜,是非常難得的。很多學員表示,申賦漁是一個富有悲憫情懷的作家,他總是感同身受地體會筆下人物的人生艱難。希望他根據不同的題材采用不同的文學樣式,以表達得更加豐富多彩。
王龍多年來潛心研究中西方歷史,探秘大國興衰之路,創作歷史文化類散文。紀洪平認為,王龍的散文是一種血性寫作,關注的是個體的靈魂和民族的精神。但他的散文應該突破簡單的中西比較,更深入地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李洱談到,最好的散文往往不是由那些專業散文家寫出來的,因為他們太講究技巧,作品會顯得做作。王龍雖專于寫散文,但他有很廣的視野,可以用他對歷史文化的深刻思考來使作品獲得生命力。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責任編輯:admin]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
如果你對中國散文網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給管理員反饋。【管理員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