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首页_二区视频在线_国产精品久久电影观看_免费看片黄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首頁 > 散文快訊 > 正文

木心:“住在紹興的希臘人”

中國散文網 作者:中國作家網 鄭 績 發表時間:2014-08-26 我要評論(0)
字號:T|T

      木心嚴格說來,不算是現代作家,他為人所知的創作,開始得太晚。但他是那個時代生產的人,只是正式出版晚了一點。木心一現身,就驚世駭俗,獲得大眾文學青年的普遍認同。他在網絡時代那么紅,身世卻仍謎團重重,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不僅他的身世有諸多難以解釋之處,他的創作亦有憑空而降之感。木心,并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目前對他進行文學史上的定位,未免為時尚早。只能說讓我們再繼續認識,然后再來談論。

  木心,1927年2月14日生于浙江烏鎮東柵財神灣,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木心自道:“起名木心,是取‘木’字筆畫集中,‘心’字筆畫發散之意。”然而木心總有言外之意,真正用意未必如此。木心的大甥婿鄭儒針是香港銀行前行長鄭鐵如的長子、謝仁冰的外甥,與錢鍾書交好。木心小時家境應該相當不錯,且家中文化環境頗為西化。他自稱小時吃過多種魚肝油,十幾歲就能用鋼琴彈肖邦,并認為二三十年代南方富戶西化程度很高,應是從自身經歷生發。他長到十幾歲都沒有上街買東西的經歷,家中經常請包括夏承燾在內的名教授來授課,曾在茅盾的書房里大量讀書。他與茅盾并無親戚關系,但故居緊挨孔家花園。15歲到杭州求學,1946年,到上海美專學油畫。1947年,參與學生運動被開除、通緝,避走臺灣,1949年才回到內地。曾任教杭州高級中學,任職工藝美術研究所。他曾是“五類分子”,1971年,木心被囚禁在一個廢棄防空洞中達18個月,三根手指被折斷。獄中,木心用寫“坦白書”的紙筆寫出了洋洋65萬言的《The Prison Notes》,用手繪鋼琴的黑白琴鍵無聲地“彈奏”莫扎特與巴赫。

  “文革”結束后平反,木心曾任杭州繪畫研究社社長、上海工藝美術家協會秘書長、上海市工藝美術中心總設計師、《美化生活》期刊主編,以及交通大學美學理論教授。木心也是曾參與主修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十大設計師”之一。

  在1977年至1979年間,木心遭遇軟禁,這也是他20年間第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自1982年起,木心即長居美國紐約,并盤桓南北歐,游歷甚廣,從事美術及文學創作。1983年,“林肯中心”舉行木心水墨畫展;1984年,哈佛大學舉行木心彩墨畫展、收藏儀式;2002年,耶魯大學與巫鴻聯合策展,舉辦“木心的藝術”大型博物館級全美巡回展。

  2007年,在學生陳丹青的安排下,木心回到烏鎮。2011年12月21日,木心在桐鄉去世。

  木心1971年前的文學作品雖然有20本之多,但未正式出版,均為手抄精裝,且已被燒毀,據他自己說,讀者不到10人,現已消散無蹤。他現在為人所知的文學創作始于他去紐約之后。1983年,他開始創作,時有作品發表于《中國時報》《世界日報》《華僑日報》《北美日報》《中報》。1984年,臺灣《聯合文學》創刊,主編痖弦做了一個木心專題,將他命名為“時代的魯賓遜”,轟動彼岸,此后臺灣共出版木心文集12本。大陸學者陳子善就此對木心發生興趣,2001年,他推薦木心的《上海賦》在《上海文學》發表,引起內地文學圈內的強烈興趣。1986年5月9日,紐約《中報》副刊《東西風》主編發起并主持“木心的散文專題討論會”,與會者包括:郭松,旅美臺灣小說家,聯合國高級翻譯組資深翻譯家;楊澤,旅美詩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李渝,旅美臺灣文史論家,紐約市立大學教授;林泠,旅美詩人;梁恒,旅美大陸學者,北美中文季刊《知識分子》主編;陳丹青,旅美畫家。同年6月20日,以上6位人士的發言文本在《中報》副刊連續3天整版刊出。木心公開出版文學作品的時間雖然在上世紀80年代,但他的文氣自三四十年代綿延而來。

  木心在紐約時結識陳丹青等一批“在紐約”的中國藝術家,被他們邀請講文學史,陳丹青回國之后竭力向公眾推薦木心,同時隨著木心作品內地版的大量出版,木心獲得大量年輕粉絲。他去世之前,全國各地趕來的年輕人自發陪護。木心回烏鎮,由陳丹青安排,為他爭取到相當舒適的物質生活,住宅有兩層,里面甚至裝有電梯。

  木心很紅,但是他如天外飛客,來歷不明。他兩年前才去世,擁有大量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但木心一生經歷幾乎沒有交代,讓我下筆之時極是為難。

  他自己說生于西方情人節,家中非常有錢。但烏鎮孫家的資料著實欠缺,不知背景為何。之后的求學經歷更是模糊,他自言與夏承燾在師友之間,然查夏承燾生平不得要領。他說他50年代去林風眠在上海南昌路的家,那時林風眠已離開杭州,木心因何機緣拜訪,他沒有說明。1971年為何被囚,1977年為什么被軟禁,亦不知。他說這是他20年內第三次失去自由,那么另一次在何時何處?1982年他通過何種途徑去的美國,也沒有明確的說法。他不會英文,剛到紐約如何安居,也是一個謎。后來他在紐約華人圈中成了一個名人,修古董、講課、賣畫,一步一步一定有很多故事。他對幼年、少年、中年、老年的個人生活一律諱莫如深,凡有訪談,問到細節,特別是個人經歷均巧妙繞過,乃至直言拒談。他甚至拒絕研究者通過《獄中筆記》的背景來理解這份手稿。他的文章妙語紛呈,可是讀不出他自己的人生。陳丹青在各種場合大力推薦他,但從未細說過這位“尊師”的一生。

  木心一生未婚,出國前身邊有一個少年,也是他的鄰居“小翁”陪伴,之后跟著他去美國,后來不知所蹤。在紐約最后10年,由黃秋虹女士照顧他起居,亦不知關系如何。作為研究者而言,對于木心簡直無法知人論世。他曾想寫《瓷國回憶錄》,可惜未動筆,否則我們可以多了解一些。2013年初,《溫故》為他出了特別專輯,分上中下,然而里面論文之作甚多,知人之言極少。

  1982年去紐約之前,他沒有留過學,沒有讀過教會學校,十幾歲前連上街購物都未曾經歷,甚至不會英語。可是他對世界文學了如指掌,彈得一手好肖邦。他衣著考究,且一身衣裝均由自己設計、縫制而成。尤其木心有一個非常歐美的長相,戴上禮帽,坐在紐約中央公園的長椅之上,哪有半點像一個年過55歲才出國門的人。他的文章洋氣十足,一點共和國的風霜都沒有沾染。不過,一定要和傳統扯上關系,那倒并不是不可以。他能寫一手極漂亮的文言,用詞遣句極講究,文如其人,一樣體面到十分,半分滄桑都不肯染。可是他的文字骨子里沒什么中國,古代中國能勉強扯一點,可現代中國也好,當代中國也好,卻都無跡可尋。他的文字和他的人更像天外飛仙,他的脈絡在哪里?他人生和文字的前半生都到哪里去了?木心是文學史上的異數,沒有更多的資料,我們看不懂他文字后面的歷史。他是“住在紹興的希臘人”。

  臺北洪范書店、刻印出版社有大量木心的著作。2006年,廣西師大開始出版他的作品集。散文集《瓊美卡隨想錄》《散文一集》《即興判斷》《素履之往》《馬拉格計畫》《魚麗之宴》《同情中斷錄》;詩集《西班牙三棵樹》《巴瓏》《我紛紛的情欲》《云雀叫了一整天》《會吾中》《偽所羅門書》等;小說集《溫莎墓園日記》等。但仍有大量遺稿、片段和俳句未及出版。另外還有《文學回憶錄》,是木心在紐約為陳丹青等人的講課記錄,木心十分健談,且知識淵博,陳丹青等人請他講課,一方面是為了補貼生活,另一方面也是被他所折服,一講5年,殊不容易。另有《木心畫集》。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責任編輯:wangchun]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如果你對中國散文網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給管理員反饋。管理員郵箱

散文信息

網站首頁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現代中國散文研究所 版權所有 陜ICP備10004154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