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年輪——“我們”散文詩群作品精選集》出版
2015年1月10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辦,北京燕山出版社、海天出版社協辦的“《我們•散文詩叢》第1輯•第2輯/《時間的年輪——“我們”散文詩群作品精選集》新書發布會暨‘我們’散文詩創作研討會”在北京紫玉飯店召開。
為了總結“我們”成立之后的階段性創作成果,繼2012年中國青年出版社推出5本“我們文庫”之后,2014年10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由靈焚、周慶榮主編的“我們散文詩叢”第1輯、第2輯(兩套共16本),作為“我們”代表性作者的第一批成果精選。與此同時,海天出版社也出版了由靈焚、周慶榮、李松璋主編的《時光的年輪——“我們”散文詩精選集》一書,書中精選了15名代表性作者的力作。這些成果的問世,很快引起了詩歌理論界的關注。為了總結“我們”散文詩創作的階段性成果,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與北京燕山出版社、海天出版社聯合舉辦了本次新書發布會暨“我們”散文詩研討會,會議針對入選的作者所取得的創作成績與存在的問題展開研討。大家共同見證了“我們”散文詩群最新創作成果的出版發行,并針對“我們”散文詩作品展開富有總結性與建設性意義的學術研討。會議氣氛熱烈,學者與作者踴躍互動、對話充實而富有學術價值、研討深入并具有建設意義,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此次會議,是“我們”散文詩在2015年的處女航,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著名詩歌評論家謝冕教授在會上致辭:“在這批有理想又有遠方的人的召喚下,‘我們’使散文詩這一美麗的文體取得了更廣泛的共識與成績。”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詩歌評論家吳思敬教授發言:“一個詩群要在文學史上真正站得住,需要有堅強的領軍人物。”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張清華教授在發言中指出:“散文詩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類如果想要發展壯大,需要有偉大的作家和優秀的作品出現。”《當代作家評論》副主編韓春燕說:“‘我們’是我們創作中的重要成員”。“我們”散文詩群的重要發起人周慶榮說:“感謝大家多年來對散文詩和‘我們’散文詩群的關注,‘我們’是多元而凝聚著熱力的群體。”本次會議正如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任趙敏俐教授在致辭中所說:“將會成為中國當代散文詩發展歷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會議最后,會議的組織者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曉婭對此次會議作簡要總結。她認為,此次會議研討充分而熱烈,深刻而有建設和探索意味,時間會檢驗它在中國當代散文詩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意義,并預祝“我們”散文詩群這些有理想、有遠方、有精神高度、有愛的散文詩作者能夠為中國當代散文詩提供更多經得住時間考量的佳作。
近幾年,中國當代詩壇出現了一股“散文詩創作熱”,許多原來只寫分行詩的作者,開始涉足散文詩創作,創作出一批優秀的作品。這一創作熱潮的起因,與“我們——北土城散文詩群”(簡稱“我們”)的推動有關。“我們”成立于2009年3月14日,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第一個由散文詩作者發起組織的民間文學群體。目前分布在全國及海外的華人作者有近300人,群體的主要發起人、組織者、引領者是著名詩人周慶榮和靈焚。“我們”以散文詩為主要創作體裁,業余從事文學創作,力圖通過自己的散文詩作品,改變中國當代詩壇幾十年來對于分行詩單方面倚重的發展現狀,積極推動散文詩作為新詩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分行詩并駕齊驅,豐富中國新詩的版圖,促進中國新詩雙翼飛翔、健康發展。
“我們”成立之后,很快引起了當代詩壇的重視。2009年6月“我們”的創作首先得到《詩潮》的呼應,隨后《詩選刊》、《詩林》、《新世紀文學選刊》、《中國詩人》等先后刊發“我們”散文詩專號或者開辟專欄。自2010年始,《詩刊》、《青年文學》、《上海詩人》、《中國詩人》、《詩歌月刊》等刊物先后開設散文詩專欄,刊登推介“我們”的散文詩作品,“我們”散文詩的創作在逐漸被邊緣化的當代詩壇引起了巨大反響。為此,2013年《星星》詩刊決定編選發行《星星•散文詩》(下旬刊)月刊,并于2014年在《星星•理論版》(中旬刊)開辟散文詩研究專欄,《星星》詩刊的這些舉措,推動了近年來散文詩的創作與發展,培育了一批新銳的散文詩創作人才。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