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美學”是人類在今天仍然要珍惜的情感!近日,陜西作家邢小俊的新散文集《超度》出版,得到廣泛評議。
當代著名作家、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周明指出,邢小俊的《超度》不是一般的鄉土散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和《詩經》都是典型的“農業美學”產生的作品。“農業美學”表達的都不是英雄和轟轟烈烈的大事,大部分都是農業社會里人走過一塊玉米地時那種淡淡的哀傷,或者是在河邊看見自己心愛的女子卻不知道如何去追求的惆悵,全是淡淡的東西——這就是農業社會的美學。
在中國快節奏的城市化進程中,一方面村莊正在萎縮,正在被鋼筋水泥吞噬侵占,另一方面城市像煎餅一樣攤大,汽車擁擠傾軋在城市道路上,挖掘機日夜轟鳴掘進,農業社會里生活一貫的靜寂安寧被打破了……而現代人越來越多地拋棄了土地,他們經過一片玉米地時已經很難發出感慨了,每天萬千信息的沖擊下,在如今快節奏生活中人們已經變得粗糙了,變得焦慮不安,無所適從了。隨著工商業社會的來臨,人在土地里那種深厚的經驗,那種悠遠樸素的情感,正在慢慢淡下去。在這個國家里,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失去自己地理上的家鄉,不敢奢望精神上的故鄉。具有農業社會審美的人們紛紛進入到都市后,成為工業商業社會里普遍存在的哀傷。
《超度》是一組典型的“農業美學”背景產生的作品,向外界呈現出了不一樣的生命世界和農業審美。這組文章后隱藏的農業時代的審美,是現代人非常懷念的,那里邊有每個人的鄉愁。作者在寫一個城市人記憶深處的村莊,對和諧鄉野的記憶,對漸逝鄉村的懷念和悲憫。文章中描述有情緒的農具,冗繁的埋葬儀式及村莊里的牲畜動物,村東頭村西頭居民因為陽光而帶來性格的區別,土炕土窯洞土窖給一個人留下一輩子的印記,都成為他試圖參透生命奧義的密碼鎖,和他獨特的生活體驗融入在一起。
據了解,這是邢小俊第三部散文作品,此前的《潑煩》獲第三屆柳青文學獎,《覓渡》獲第六屆全國冰心散文獎、陜西省首屆年度文學獎。數十篇散文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上刊登后入選《2013年“中國散文排行榜”》《2014年“中國散文排行榜”》《2015年“中國散文排行榜”》,長篇紀實文學《十年》《中國的隱士》獲得中國作協2015年重點項目扶持計劃。
王巨才:檢讀此書,不禁擊節稱奇,那種無奈之痛感同身受,已經很少看到如此淋漓剴切的文字了。
周 明:《超度》不是一般的鄉土散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和《詩經》都是典型的“農業美學”產生的作品。
王宗仁:
先有《覓渡》后有《超度》,兩書滿溢悵惘和懷想,鄉愿與鄉愁。覓者尋也,渡,渡口、行途,覓渡即為尋找出路。超度,原指超越,此處指思想上的超度,導歸正見,矯正思想,破迷啟悟。
陳忠實:
這是一個人對漸逝鄉村的懷念和悲憫,對浮躁城市的思索與低吟。
賈平凹:
后生者可畏。小俊的哲理散文畫面感很強,張力十足,有勁有味如土酒;拙樸且蠻如山人夯土。
高建群:
人們啊,我提請你們在庸碌奔忙中注意,關注這位年輕人的憂郁,關注他所瞄準的題材,關注他惆悵的歌唱吧!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責任編輯:wangchun]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
如果你對中國散文網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給管理員反饋。【管理員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