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胡煜君的散文
字號:T|T
讀胡煜君的散文
孫天才
我是不能再拖了,再這樣拖下去,就對不起煜君了。他是十月初將書稿發來,而已臨近年終,我還未曾動筆。應人事小,誤人事大。有一天,我們在路上碰見,我問他準備得咋樣了?他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便覺得有一種深深的歉意。
說實話,為人作序,我本不該應承,但煜君總是稱我“師傅”,再三推辭,就有點虛與委蛇的意味了。我與煜君有緣同事一年,也陸續看過他一些散文,也鼓勵他整理出來。這個小兄弟是坦誠可交的。
煜君的這本散文集最初名之《紫陌花開》。他曾對我說,在上中學的時候,他就喜愛文學,曾成立過一個文學社,有社刊,他是主編,也是主筆。從那時到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從安康到西安,他總是懷著一個夢,春播夏耕,堅持創作。現在,他把他多年澆灌培育的花朵收攏在一起,也如捧著一個五彩斑斕的花籃奉獻給這個世界。
第一束花開在“懵懂青春”。首篇是《寫給父親的匯款單》。那是他到西安上學后,收發室的黑板上每天都有很多名字。但在“那塊黑土地上盛開的白菊花”中,卻總是找不到自己。終于有一天,他在花叢中找到了自己。雖然那張匯款單只有兩位數,但他卻把那“纖細的小花”緊緊貼在胸口。他知道,那是父親鋤禾日當午的微薄收成,那是父親在月光下割簚編席編簸箕的汗滴。雖然在別人眼里,這個數字小得不屑一顧,但“我卻不希望有三位數的豐潤,就像我不屑于甲等菜的誘惑,不屑于羽絨服、夾克衫的瀟灑與飄逸。”在初涉人間的懵懂青春,一個的少年能有這樣“沉重的呼吸”,能有這樣“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的心志,其青春也當是壯麗美好的。有一句話叫“一具體就深入”,文字都是用細節的絲縷編織成的。煜君從父親的一張匯款單打開心靈的窗口,并漸漸觸摸到生活的深處,是很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鳴的。
第二束是“至愛親情”之花。有一篇文章叫《母親的淚光》。他說:如果有人問我,人生你最怕什么?我會回答,我最怕看到母親的淚光。他寫了母親的第一次流淚。那是他上三年級的時候,因為爬樹玩耍摔斷了腿骨。在接骨的劇烈疼痛中,他看到母親背過身在悄悄抹流淚。但這種劇烈的疼痛并沒有換來好結果,鄉村的大夫將骨頭接錯位了。父親和母親抬著擔架徒步幾十里山路,又將他送到縣醫院。重新手術要將錯位的骨岔敲斷,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滲出來,他咬緊牙關挺著,而這疼痛卻像是發生在母親身上,母親的臉扭曲著,一次次背過身去抹眼淚……而今每當回憶起這件事,母親總是在笑著敘說中,而他卻還是禁不住流下淚來。
還有,第一次高考落榜后,他自覺無顏面對爹娘,一個人跑到百里之外的工地上做小工。母親四處尋找兒子,快開學了,母親想讓兒子繼續復讀。終于有一天,在那個堆滿鋼筋水泥的工地上,他忽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正用雙手遮著陽光……他一把扔掉了手中的鐵鍬,呼喚著向母親奔去。母子相擁相抱在一起,哭聲撼動了那片天地……這兩次流淚,讓他刻骨銘心,也讓他發誓今生不再讓母親流淚。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記得有人說過,優秀的文學都具有故鄉意義,那種童年時期的人生體驗,是文學成長的酵母,是持續創作的永恒的營養源。我同意這種說法,煜君也是這樣寫文章的。
第三束花開在“吾師吾友”中。有一篇《想念恩師》,是寫他的幾位老師的。一位叫梁芳,是他的小學老師。他那時迷上了課外書,梁老師說了幾次,他都不在意。有一天,老師把他的課外書沒收了,領著他來到他家。煜君用這樣一段話來表達梁老師的殷切之愛:別人都說我愛他勝過愛亞東(梁老師的兒子),那是因為亞東有爺爺、奶奶和他爸帶著,條件比煜君好得多,我愛這個孩子,是怕孩子這樣下去把前途耽誤了。隔著屋門,煜君聽到了這句話,也將這句話深深記在心里,這句話改變了他偏科偏執的性格。
還有李道興老師,家住在學校附近。為了給學生騰出更多時間,他讓煜君住到他的宿舍,自己每天騎著自行車風里雨里奔波。煜君家里條件不好,李老師還買了點心餅干,讓他晚上熬夜時補充營養。還有彭忠老師,板書寫得很漂亮,也教他們練書法。但煜君心靜不下來。彭老師在他的寫字本上批評:無論做什么事必認認真真、聚精會神才好,靜觀自得呀。這些老師的崇高和教誨,讓二十多年后的學生至今想來,依然覺得恩重如山,如陽光般溫暖。
第四束花開在“且行且思”中。就說《我是農民》那一篇吧。煜君的兒子吃飯時把米粒灑落在地上,他教育孩子不要浪費糧食。說如果你爺爺在這,會把米粒撿起來吃了。父輩人“打牛千鞭,不見白米一顆”的艱辛他是深知的。他寫道:在都市生活已17年了,我似乎還秉持著農民的本性。在街上遇到拉貨撿破爛的下苦人,我會上去搭把手。而當看到城管人員掀翻菜車折斷秤桿踢打商販的行徑時,我會熱血上頭以身阻攔……煜君是疾惡如仇的,他有一顆悲憫的心。
他喜歡回老家,但兒子不情愿。說一回老家就弄土,有啥意思?他正顏教訓兒子:人就是土做的,土是咱的命根子。你爺是農民,你爸是農民,你的身上也有農民的基因,你也是農民。做人不能忘了根本。煜君是喜歡農民的耿直厚樸和誠實的。他做人做事的風格也是“酒必斟得端不起來,飯必盛得冒了尖尖,吃到最后碗底還捂著一塊肉”。他的文字也是耐人咀嚼品味的。
還有“歲月留痕”中的那些花朵,“藝海小語”中的那些花朵,都很鮮活,很優美,有思想光芒,也見文字功底。難忘那一次次有風如蝶的心靈感動,也難忘那些大地上的醇厚和留在手中的書卷芳香……
當然,我也給煜君說過,他的名字中有“火”。無論做人做事做文,火候都很重要。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錘煉不斷升華的過程。煜君還年輕,剛屆不惑之年,我期待著他的散文的爐火純青。堅持下去,必有更燦爛的光華。
(胡煜君散文集《我素我行》,已由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責任編輯:wangchun]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
如果你對中國散文網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給管理員反饋。【管理員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