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柳青為人民寫作的立場
來源:西安日報 | 雷縣鴻 2019年12月04日08:34
陜西是文學重鎮。新中國成立以來,陜西走出了柳青、杜鵬程、路遙、陳忠實、賈平凹等一批又一批在全國甚或在全世界都有影響力的作家,為讀者奉獻出了一部又一部文學巨著。其中,在長安農村扎根14年,創作了《創業史》的柳青,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一面旗幟,深刻影響著陜西幾代作家的成長。在日前舉行的弘揚柳青創作精神研討會上,來自省內外的作家、評論家、專家學者紛紛表示,在新時代,在“文學陜軍”再出發的當下,學習柳青為人民寫作的立場,深入生活的態度,以及孜孜追求勇攀高峰的創作精神,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正如中國作協副主席、陜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所說,柳青已經成為一面旗幟,成為一種精神。“我省全體作家要向柳青學習,向老一輩作家學習,堅持為人民寫作的信念,深入生活,投身時代,了解和思考社會,擴大文學視野,吸收多方營養,潛心創作,志懷遠大的去攀登文學高峰。”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彥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講,柳青為陜西文學藝術創作者帶了一個非常好的頭,這種風范引領作用已經從幾代文藝家身上看到十分顯著的成效。著名評論家白燁表示:“對陜西作家而言,柳青是我們在創作中的一個樣板,我們要寫出精品力作,需要向柳青學習,扎根在一個地方深入生活、解讀生活。”
陜西的文學創作蒸蒸日上
新中國成立以來,以柳青為代表的幾代“文學陜軍”筆耕不輟,寫下一部部動人心魄的民族大傳,奠定了陜西“文學重鎮”的地位,形成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優良傳統。第五屆柳青文學獎頒獎典禮日前在西安成功舉辦,周瑄璞的《多灣》、尤凌波的《風從場上過》等15部優秀作品獲得第五屆柳青文學獎。
陜西省作協副主席、陜西師范大學長安筆會中心主任朱鴻表示,長安筆會中心是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機構,旨在激勵當代散文創作,活躍文學創作氣氛,發現人才,為人才開路,并陶冶青年的情操。
與此同時,省作協加大了采風采訪力度,推動出精品、出人才,僅2018年發表文學作品800余篇部,獲得了榮譽及獎項40余次,“文學陜軍”在全國影響力持續強勁,《山本》《主角》等領先入選長篇小說年度金榜,《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浮躁》《人生》《秦腔》等分別入選全國知名榜單,《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柳青》《初婚》《西京故事》等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劇和話劇獲得成功。
賈平凹表示:“陜西文學在這幾年有著十分喜人的進展,出人才、出作品蔚然成觀,尤其是一大批中青年作家已處于寫作的成熟期,作品噴發期。可以說,陜西文學進入了新的階段,新的格局。這是我們足以自信和自豪的。這個時代為作家提供了大有可為的創作平臺,而多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在政治上關懷,經濟上資助,各項措施的實施,再加上全體作家的辛勤努力,陜西文學才有這個大好的局面。”
為人民寫作 在生活中扎根
說到陜西文學,就離不開柳青。正如賈平凹所說的,柳青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一面旗幟,他為人民寫作的立場,深入生活的態度,以及孜孜追求勇攀高峰的創作精神,一直以來深刻影響著陜西幾代作家。
在日前召開的柳青創作精神研討會上,賈平凹說,為了真實的反映農民合作社發展,柳青毅然決然到長安縣深入生活,在長安縣的皇甫村十多年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農村生活,他是群眾的一員,作為群眾的一員,他創作農民的藝術,吃著農民的飯,干著農民的活,他把黨的方針政策傳達下去,把群眾的需求和意見反映上來。“深入生活是幾十年來說得最多的一個詞,而說到深入生活,柳青是一個典范,關于柳青深入生活的故事也非常多,而且大多在民間流傳著,但是為什么當時那么多作家都在掛職,而柳青一下去就能待14年,完全把自己融入到那里去,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深思”。
我們現在也深入生活,方式方法也特別多,有個人采風的,有集體采風的,有掛職的等等,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人寫的問題,如果樹立了堅定的為人民寫作的精神,那就必然能到人民當中去,當時柳青就是到群眾中去,全身心的投入他們、了解他們,同時調整自己,如果為人民寫作成為一種口號和說辭,而不是生命的需要和文學的需要,那就必然不愿意到廣大人民中去、到社會主流中去,去了也只能是走馬觀花,僅僅看到一些風俗習慣、收集一些素材。所以說有了堅定的為人民寫作的立場,才可能自覺的有激情的有感情的深入生活。
作家陳彥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講,柳青為陜西文學藝術創作者帶了一個非常好的頭,他對陜西作家藝術家的影響是滲透到了血液中,尤其是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已經成為陜西得天獨厚的資源,滋養著陜西文學藝術蓬勃發展的生命力。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評論家白燁在研討會上發言時表示:“我覺得柳青的人民情懷,他為了人民寫作,寫作為了人民,貫穿他的創作始終,也為以人民為中心做了很好的詮釋。”光明日報社文藝部主任鄧凱認為:“柳青用真誠的目光和毅然決然的姿勢,鼓舞著無數的后來者。柳青是陜西的,也是中國的,柳青標注了陜西文學的高度,更是標注了中國文學的高度。在新時代我們需要更多的柳青,需要提煉并弘揚柳青的精神。”
把柳青作為一個典范 寫好作品
“現在的作家弱化和喪失一些能力,比如獨立思考的能力、辨別甄別的能力、堅持下去的能力,甚至連真正閱讀的能力都在弱化和喪失,市場化的寫作、投機性的寫作,使我們的文學的土壤越來越貧瘠,所以我們向柳青學習,學習柳青,它不是一個口號,不是嘴上說的,說完了自己原來怎么干還怎么干,而是把柳青作為一個典范、作為一個標尺、作為一面鏡子來照自己,來反思自己,反省自己,把我們自己的文學作品搞好,把陜西的文學事業搞好。”賈平凹說,“陜西文學的秦腔班子,柳青是敲板的,他給我們定了調子,引了路數,打了節奏,所有的樂器,板胡、二胡、鑼、鐃、镲、笛子、簫等大家都動起來,陜西的文學秦腔就是和聲,就是大戲,希望包括我自己向柳青學習,大家一起努力。”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