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首页_二区视频在线_国产精品久久电影观看_免费看片黄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首頁 > 散文專題 > 正文

紀念趙樹理誕辰100周年

中國散文網 作者:佚名 發表時間:2008-05-09 我要評論(0)
字號:T|T

 

時值趙樹理百年誕辰之際,為紀念這位偉大的人民作家,散文網搜集整理了有關的資料,來再次緬懷和學習.

趙樹理(左)與老舍(中)、楊朔(右)合影

開山--“山藥蛋文學”

各行各業都有他們供奉的祖師爺,趙樹理是“山藥蛋文學”流派的祖師爺,也是寫農村題材小說的一代宗師,人稱“鐵筆圣手”,受到舞文弄墨的作家們和廣大讀者的尊崇。

    對于趙樹理這樣著名的作家,無論怎樣說,都無需由我來寫紀念文章。因為在文藝界,我和老趙(現在這樣稱呼他)實不在同一等高線上。上世紀60年代時雖然在山西文聯同一個單位,但是他和我沒有工作上的上下級關系,沒有個人交往,也沒說過話,對于我這個年輕人,他自然也不會有多少印象。當時這位受尊重的知名作家,我僅僅是遠距離地感受和觀察,在記憶中保存了一些如同歷史紀錄片一樣互不連貫的片斷。今天,這些歷史鏡頭已經不很清晰,但是仍然真實感人。我寫這篇文字,是出于對那段歷史的銘記和對趙樹理深深的敬仰。

    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初,趙樹理在北京工作,但經常回山西。到晉東南下鄉,路經太原時,有時也來省文聯。我那時在會場上見過他,有時也在文聯院子里遇見。他身材較高,神態莊重而質樸,當時是五六十歲。記得在文聯曾聽過他講文藝創作,大家一字不漏地認真聽講和做筆記,可惜這些資料未能保存下來。回憶幼年時看見解放區出版的趙樹理著作,封面印有趙樹理的木刻像,似乎那時他頭上戴著一頂圓圓的瓜皮帽,只是頂上沒有那圓疙瘩,大約是氈帽,這令我很詫異。直到后來我到文聯工作,聽了在根據地和老趙一起工作過的老同志說,趙樹理怕冷,在根據地時,冬天穿個棉袍,腰間扎根繩子,為了御寒,他毫不在乎這些。

    1964年前后,老趙離開北京,離京前他把用稿費收入買下的小院繳了公,和老伴子女一家幾口卷鋪蓋回了太原,從此他成了山西文聯的人。在省文聯趙樹理沒有職務頭銜,人們依舊習慣稱他老趙。文聯隔街對面小院是他的住家,文聯東樓二層的大房間是他的書房和臥室,人稱這里為“三里灣”。當時文聯仍然是他的中轉站和書庫,大部分時間他在晉東南鄉下。文革前他從鄉下回來的時候,我從樓下經過,有時能聽到擊打鼓點和輕唱戲曲的聲音。似乎敲的是椅子,斷續地從樓上傳下來,我想也許這是老趙在創作。趙樹理對傳統戲曲有濃厚興趣,對他的家鄉戲上黨梆子更是駕輕就熟。

    老趙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一次在文聯的院子里,我看見一個肩背大包袱的人,遠遠看著像是一個鄉下人,走近了原來是老趙,他把要洗的衣物包了一個大包袱背在肩上往家去。人們總能看見老趙自己抽最便宜的“綠葉”“順風”煙,待客時拿出來的卻是好煙。

    1965年省內美術家在文聯集中創作,迎接華北年畫版畫展,在文聯禮堂進行畫稿觀摩,老趙也來觀看。老趙自己也非常喜愛畫畫,在他的筆記中有時自己也畫一點當插圖。

    1970年,趙樹理64歲,這一年,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那時,我在一些資料中發現了一張舊照片,是趙樹理同一位窮苦農民背著鋤頭一起下地的鏡頭,我把這張照片珍藏了起來。后來,《汾水》雜志把這張照片發表在封面上,來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過后,我把這張照片交給了趙樹理的兒子趙二湖。

    上世紀70年代末,省文聯為每個工作人員配備辦公桌。趙樹理生前為兒子遺留下一張書桌,是在京時購置的舊家具,這張桌子是普通木質,卻很大,趙二湖的家那時放不下,就用它同文聯機關換了一張適用的小桌,這桌子就成了文聯的公物。這老大的舊桌,并沒有人樂意用,可對于我來說,這張大桌子非常有吸引力,于是,這張不平凡的桌子,成了我的辦公桌。后來,幾經變動,這桌子成了我個人的書桌。

    如今這張具有特殊意義的書桌,在我的書房里已經放置了20多年,與我一直為伴。現在,這張桌子年久了,結構開始松動,我請木工作了加固,原來的顏色褪變,我把它漆成了黑色。多年來閑暇時,這書桌每每在我心中引起一些感觸。伏案勞作之余,眼前總浮現出一些歷史鏡頭,那難以磨滅的老作家的形象,也會顯現在眼前。(趙國荃)

作家一生的創作歷程

趙樹理(1906——1970),原名趙樹禮,沁水縣尉遲村人。現代著名小說作家。出生于貧苦農民家庭。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文聯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曲藝協會主席,曾任《曲藝》、《人民文學》編委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責任編輯:admin]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如果你對中國散文網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給管理員反饋。管理員郵箱

散文信息

網站首頁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現代中國散文研究所 版權所有 陜ICP備10004154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