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與攝影的情結
散文與攝影的情結
----陳長吟攝影創作研討會紀要
研討會現場
(編者按:2007年11月18日下午,陜西藝術攝影學會與西安市文聯共同舉辦了陳長吟攝影創作研討會。陜西文學界、攝影界的部分專家聚會在一起,研討了陳長吟的攝影作品和創作理論。陳長吟是西安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同時也是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西安攝影家協會理事。他一邊寫散文、一邊拍照片,并且兩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他的藝術攝影作品曾在國內外展出,還獲得過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優秀獎,《攝影與攝像》雜志月賽一等獎等,其攝影特點被理論界稱為“文人攝影”。最近,陜西藝術攝影學會將陳長吟的代表作品編印成冊,分發給全國攝影界交流、討論。
這冊名為《攝影詩》的畫冊,除了50幅攝影作品,還有配詩以及陳長吟撰寫得《“文人攝影”說》《攝影的文化基礎》等數篇理論文章。書的副標題是《中國“文人攝影”的藝術主張與探求》。
在研討會上,吳克敬、張文彥、米家慶、李宏發、鞏志明、沈奇、楊瑩、趙硅、劉奇偉、姚治川、牛茂林、賀澤余、史飛翔、陳倉、楊廣虎、南陽子、文彥群等人與會并發了言。這是一次攝影界與文學界的聯姻,一次交流,一次對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把發言紀要刊發出來,希望給讀者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示。)
李宏發(陜西藝術攝影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長吟是咱們省的一位作家,也是一位攝影家。他經常參加藝術攝影學會的活動,拍出的作品很有特色。這次的研討會是由陜西省藝術攝影學會和西安市文聯共同主辦的,我先介紹一些來賓。
吳克敬(西安市文聯黨組副書記): 我在新聞界工作了多年,到文學界只有幾個月的時間。這是我參加的文聯主辦的第一個文藝研討會,就是與省藝術攝影學會共同舉辦,研討《美文》副主編陳長吟的攝影作品。今天來了這么多專家和年輕的藝術家,向大家表示感謝,向陳長吟表示祝賀!
我和長吟是20多年的老朋友,我是他散文作品的忠實讀者。后來他換筆用鏡頭來寫散文,我看到這本集子,覺得確實是一次華麗的換筆,也很奢侈。這個奢侈有兩層意思,一是眼光的奢侈。用攝影鏡頭來寫散文,視野更加豐富和開闊,顏色也多起來,不只是文字的黑白。二是心靈的奢侈。他對美的感受是很貪婪的。像“華山上峭拔的老樹桿”和“有水枯木也逢春”這兩幅作品,抓住了很小的某個點,來表達內心的奢侈。“奢侈”一詞本有貶義在里面,但在這里卻是褒義的,表達對生活無限的追求和向往。我是門外漢,和攝影家出去過幾次,深深地感受了攝影人的執著和癡愛。我相信長吟這些年,對攝影一定是癡迷的。癡迷是成功的基礎。
我覺得長吟的生活態度很好,滿腹錦繡,一雙好眼。
陳長吟致詞: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非常感謝大家光臨這個研討會。
我的工作是文學,文學編輯和文學創作是我的立身之本,筆與紙是我常用的工具。除此之外,我的業余愛好就是攝影了,只要出門,照相機就是我隨身攜帶的必不可少的另一個工具,所以說,攝影就是我的影子,我走到那兒它就跟到那兒。可見,它是我很親密的伙伴,我想摔也摔不掉的。
我的攝影,很少去配合某種需要,很少去追求轟轟烈烈地效應,美感始終是第一位的。而我一直認為,在記錄事物美感的真實、客觀、直接性上,攝影是最方便的形式。我的攝影,是我的影子,因此它是我心性、氣質、姿態、神采的反映。攝影是不能重復的藝術,每一次快門的啟動,都會有新鮮的光源進來。因此,不間斷地敏銳地個性發現至為重要。所謂的“文人攝影”,就是強調攝影師藝術個性的充分發揮,就是在平凡的環境中捕捉新意,就是透視景物畫面的深層結構,就是反對鏡頭的媚俗表現。形成自已特有的攝影語言,是“文人攝影“的生命。
當前,我們的攝影創作是熱鬧的,躁動的;但是我們的攝影理論和創作思想的探討卻是平靜地,寂寞地。在整個攝影大局中,“文人攝影”或許不是主流,但它應該是一個極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