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首页_二区视频在线_国产精品久久电影观看_免费看片黄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首頁 > 散文專題 > 正文

陜西散文學會成立

中國散文網 作者:中國散文網 發表時間:2011-05-24 我要評論(0)
字號:T|T

    20110523215438413.jpg

                                                             在陜西省社科院成立大會現場

 

 陜西省散文學會成立  

  陳長吟當選會長

 

     515日上午,陜西省散文學會召開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來自陜南、陜北、關中地區的60余位散文作家、評論家參加了會議,選舉產生了學會的領導班子,散文名家、省社科院研究員陳長吟全票當選會長,和谷、邢小利、周養俊、劉煒評、仵埂、穆濤、祁玉江、劉云當選副會長。聘請賈平凹為名譽會長、王蓬、朱鴻為名譽副會長。聘請周明、王宗仁、楊尚勤、雷濤、肖云儒為學會顧問。

    在當天下午召開的成立大會上,陜西省人大副主任白阿瑩,陜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以及來自北京的著名作家、評論家閻綱、周明、王宗仁、雷抒雁、寧新路等人出席了會議并講話,對陜西的散文創作寄予厚望。

    陳長吟會長表示,學會成立之后,將開展各種筆會和研討活動,推動我省散文創作事業的發展,加強同中國散文學會及兄弟省市散文學會的聯系和交流培養我省出色的散文作家和推出優秀的散文作品而多做工作。

 

20110523215906618.jpg

 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白阿瑩、著名作家王宗仁、周明,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楊尚勤為陜西散文學會揭牌    

 

 

著名作家評論家致辭

20110523221010702.jpg

 

推動陜西散文向高處攀登( 閻綱)

    陜西是小說大省,也是散文大省。其實小說家也寫一手好散文呢,像柳青、杜鵬程等都寫過好散文。但是陜西成為散文大省,是粉碎“四人幫”后賈平凹的出現和《美文》的創辦才開始的。陳忠實的散文,其人物必然是立體化的,追求雕塑造型的逼真;賈平凹的散文賦予民間文學的底蘊,具有漢代石刻一錘子傳神的本事,而且不乏禪意;劉成章的散文追求黃土地上五彩繽紛的際遇;朱鴻的散文受唐宋八大家和唐詩的影響,追求學者性的格調;陳長吟的散文注重心理暗示……每年有新人出現,有的作品十分陽光。如今在京的陜西作家也寫起散文來了,一口醋溜的普通腔,一聽根就在陜西。王宗仁的散文追求險惡環境和崇高精神,長于散文詩的手法抒寫。獲得魯迅散文獎實非偶然。正是以上作家支撐起陜西散文大省。一個作家何以成名啊?詩不可以不讀,散文不可以不寫。首先要寫好散文,就從寫你的父母、寫你的戀人、寫你的愛妻入手,寫你們之間的愛,愛得死去活來,愛得五體投地,自己寫時流了眼淚,寫完修改時也流了眼淚,要不流眼淚,趁早與散文拜拜!我認為寫好散文,第一,不觸動靈魂不要寫;第二,沒有新意和深意不要寫;第三,細節是魔鬼。沒有一兩個像阿Q畫圓圈,沒有吳冠中磨印章的典型的藝術情節的話不要寫;第四,力求短而精。現在的散文是越寫越長,不是好的風氣,宜長則長,宜短則短。陜西有這么多的散文資源,散文作家的經驗可以汲取。今天參加這個會,相信會推動陜西散文向更高的高處攀登。

 

20110523221227202.jpg

 散文的標準是養人 (雷抒雁)

今天臺上坐了不少領導,臺下坐的都是散文大家、小家。什么叫大家?是北京飯店的廚師、西安老孫家的廚師,像我這樣的就是農家樂,就是以村里婆娘做飯方式寫散文。家里婆娘都會做飯,不管做的質量好壞,都要吃,因為不可能人人都到五星級賓館去吃飯。村里婆娘做飯不科學,但是一代代人養下來了。中國十幾億人,大多數都是吃了婆娘做的飯養大的。所以散文就跟做飯一樣,標準只有一個是養人。不養人的文章寫了等于白寫。從養人上講,養人的標準是你寫了以后,你自己的體驗和經驗養了你,你感到精神壯了,感覺到你愉悅了,感覺到你血脈通暢了,你寫出它必定養人。對你一個人是真實的,對千百萬人也是真實的。所以說閻綱屬于營養學會的領導,他剛才評了一大堆這個好那個好,是他品嘗后的感覺。陜西散文學會成立,無疑是好事。祝賀賈平凹、陳長吟等當選名譽會長和會長。希望這個領導集體能把陜西散文帶起來。我也出了幾本書,有些文章還被選入一些中、高考試題。我寫散文力求語言規范,不造生詞,不亂用句子,不亂用網上自己造的語言。真正要純潔民族語言,散文作用是很大的。詩歌可以胡說,小說可以胡編,只有散文必須寫真。謝謝大家!

 

20110523221349212.jpg

在陜西省散文學會成立大會上的致辭(周   明

尊敬的陜西散文界、文學界的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好!

    西安的五月,萬花薈萃,景色迷人。西安本身很美,又逢鮮花如海的世界園藝博覽會盛景盛事,給西安帶來了讓人更加美麗迷人的喜悅。在這樣美好季節,我們參加陜西省散文學會成立大會,不僅感到非常喜悅,而且有種特別的親切感。陜西是我的家鄉,也是今天我們一起回來的閻綱、雷抒雁、王宗仁的家鄉,與在座的鄉友、文友、朋友共同慶賀陜西散文學會的隆重成立,非常高興。我代表中國散文學會,向陜西散文學會的成立,表示熱烈地祝賀!

陜西是散文隊伍的大省,也是散文作品的大省。陜西在中國散文的繁榮與發展上,有著輝煌的歷史,曾經出現了前輩作家李若冰、侯雁北、賀抒玉、魏綱炎和后起的中青年作家劉成章、李天芳、毛锜、周競、賈平凹、李佩芝、朱鴻、和谷、方英文、龐進及近年涌現的白阿瑩、李宗奇、陳長吟、穆濤、劉煒評等。他們創作了讓世人傳頌的佳作,在中國散文史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李若冰開拓的柴達木石油題材散文,為陜西散文在中國散文創作的地位奠定了基礎,他的人品和文品,也給后來人做出了榜樣。近年來又有多位作家榮獲冰心散文獎。    陜西散文學會是西北五省第一個成立的散文創作組織機構,它的成立,不僅是全省作家多年的愿望,也是我們中國散文界盼望已久的事情。我相信,有長久以來老一代作家耕耘的散文沃土滋養,有年輕一代散文俊秀的積極進取,陜西省的散文創作將會人才輩出,將在西北凸現出強勁創作勢頭,繼續為中國散文創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陜西散文學會的成立,是中國散文界的一件大事,也是陜西散文界的一樁喜事,怎樣把學會辦好,使其成為散文的重鎮,引領跨時代的作家,創作出經久不衰的優秀作品,是散文學會的責任,更是使命。在這里,我提幾點希望:一、 要做大做強學會機構,不斷推動散文創作向前發展。二、  要海納百川俊秀,讓散文學會成為吸納和培養作者、幫助散文作者走出陜西,走向全國。三、要組織多出精品,使陜西更多的優秀作品奉獻于全國和社會。四、要學習繼承老作家的優良作風,腳踏實地地創作,產生更多好作品。

最后,祝陜西散文學會取得更大的成績,祝大家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謝謝大家!

20110523221706463.jpg

我踏著李若冰的腳印走上了青藏高原(王宗仁)

 

今天,在陜西省散文學會成立的這個喜慶的日子里,我作為一個在外鄉生活了40多年的扶風人,像在座的每一個散文作家一樣回頭滿是喜悅。咱陜西是當之無愧的散文大省,李若冰、賈平凹等這樣大師一級的散文作家的出現是陜西給中國文學界的厚重獻禮。在今天這個好日子里,我不能不想到一個人,不能不說說這個咱們家鄉的散文作家李若冰對我的文學和人生的重要影響。任何時候說起這位從來沒有見過面的文學老師,我的心里都涌滿激動和感激之情。

 

沒有絲毫夸張的意思,我是踏著李若冰的腳印走上青藏高原的,是沿著他開拓的“柴達木文學”堅持不懈的走到了今天。那是五十年代末期,我揣著李若冰的《柴達木手記》開始了青藏軍營的生活。可以想象的出,一個酷愛文學的熱血軍人,每每走過李若冰作品里出現的西寧、倒淌河、日月山、茶卡、青海湖、格爾木、大柴旦、小柴旦、冷湖、芒崖、敦煌這些地方時,心里怎能不勃發一種親切又向往的激動心情!我在這些地方讀從這里生長起來的散文,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是無法形容的,它肯定要變成激勵我向前走去的動力。記得我駕駛的軍車在茶卡兵站拋錨的三天時間,原本該焦慮又孤獨的日子,因為有那本《柴達木手記》的伴隨,我生活變得很充實。書中那篇描寫茶卡鹽湖的散文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我尋找李老寫過的鹽池和采鹽人。當然是找不到了,但是我并不失望,因為他留下的腳印永遠不會消失的。踩踩他的足跡,我也心滿意足了!

 

1965年,我離開青藏高原到了北京,那本《柴達木手記》仍然伴隨著我。文革很快來到,我的一些純粹反映高原軍營生活的作品,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批評,我很害怕。精心保存的我喜愛的許多文學書籍包括《柴達木手記》在內,也忍痛割愛上繳毀掉。這使我非常后悔。

 

之后的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有一個心愿,重新得到《柴達木手記》。可以想象得出,這個愿望要在那個年代得以實現是很困難的。那場文革把多少文學書籍都毀滅了呀!雖然沒有了《柴達木手記》,但是李若冰的影響并沒有離開我。我每次重返高原都會盡量到他曾經去過的那些地方去走走看看。我多次委托朋友設法給我尋找一本《柴達木手記》。記不得是那一年了,我在一個偶然機會得到了若冰老師家里的電話號碼。一天,我在北京撥通了他的電話,接電話的是若冰老師的夫人賀抒玉。她告訴我,她在《延河》編輯部工作時編發過我的散文,其實那時候我并不知道她是若冰老師的夫人。我們寒暄了一番之后,她就把電話交給了若冰老師。當時他的身體比較虛弱,講話聲音很小。他告訴我,他很關注我寫的那些反映青藏高原生活的散文,鼓勵我繼續寫下去,要寫得更好。電話中我表達了想得到《柴達木手記》的心愿,若冰老師說,他手頭也沒了,還說南方一家出版社就要再版這本書,待出來后一定寄給我。我真的非常感謝李若冰老師,感謝陜西這塊土地培育出了這么一位優秀作家。在人的一生中,家鄉永遠是一個人的根,我有兩個家鄉,一個陜西,一個青藏高原,這兩個家鄉都是我的根,兩地兩個根都系著李若冰老師。他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的作品永在。他的精神永存!

 

大概是進入新世紀不久的一年,我重返高原,喜出望外,我在西寧市青藏兵站部得到了《柴達木手記》。它是兵站部政治部副主任張四望幾經周折,從一家工廠的圖書館買來的。他早就知道我的心愿,才處處留心,四處奔走,找到了這本書。我珍愛地接過它,在扉頁上寫下了我的喜悅心情!

 

 

 

20110523221729276.jpg

 

散文是純粹中國化的東西 ( 賈平凹)

 

陜西散文學會成立是陜西省的一件大事。整個中國散文學會是一個很大的組織,方方面面的人很多。陜西是散文大省,可一直沒有成立學會,現在終于成立了,是很好很令人振奮的事情。今天北京總會來了這么多領導,從文學上講是“國家領導人”,表明了對此事的重視。

散文確實是人人都能操作的事情,沒有誰專門搞它,都是在寫散文的同時兼寫小說、詩歌、評論。陜西是散文大省,寫散文的人特別多。散文學會成立后要開展一些活動。如評論活動、研討活動等。近幾年省作協搞了一些活動,但主要是小說研討活動,針對散文研討的不多。在座的幾個副會長中也有散文寫得很好的,卻沒有聽說組織研討活動的。散文不同于小說,小說家兩三年不寫就會被人遺忘,散文家幾十年不寫,人們同樣記得你是寫散文的。小說是有革命性的變化,需要不斷吸收外來新的東西。而散文是純粹中國化的東西,其理論、觀念幾十年不動彈。這恐怕就是它的特點。北京、山西有些散文寫家手法新、變化快,咱省上這方面就不突出。我們人多隊伍大,但創新的成分少。散文學會成立了就應該多辦一些真事、大事,要在研討上多做一些工作。過去散文作家不太受重視,刊物上不太注重發表散文,媒體上也只發表一些短文章。今后,刊物、媒體要聯合起來多發表一些散文,把我省散文真正搞上去。

謝謝!

20110523221840647.jpg

陳長吟會長

           

散文是美好的事業(  陳長吟)

 

尊敬的白主任、尊敬的閻綱老師、周明老師、王宗仁老師、雷抒雁老師、賈平凹主席以及各位領導和來賓: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個散文的盛會,來自三秦大地的散文家代表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討和商談我們所喜愛的散文事業。散文是可以散淡的,可以大而化之的,但散文家的心卻是摯熱的、凝聚的,細致入微的,鍥而不舍的。

這些年來,陜西的散文前輩努力耕耘,辛勤創作,捧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美文,有些還獲得了國家大獎。人說:美文養心。讀著這些散文佳作,我們浮躁的心會寧靜下來。散文是興奮劑,它使我們平淡的生活充滿樂趣;散文又是鎮靜劑,它使我們對喧囂的庸俗和世俗保持有效的距離。

在前輩們的帶動下,陜西散文的青年一代茁壯成長,嶄露頭角,大有希望。

為了有效地組織起散文隊伍,培養人才,推出精品,今天上午,我們成立了陜西省散文學會。

現在,我把散文學會的組成情況給大家做個匯報。

會長一職,承蒙大家信任,讓我來挑起這副擔子。副會長有和谷、邢小利、周養俊、劉煒評、仵埂、穆濤、祁玉江、劉云;秘書長由周養俊兼任。

副秘書長是幾位年輕的散文人,他們有王春、史飛翔、王飛、楊廣虎、文彥群、袁國燕、張瑜娟。

為了使我們的腰桿子硬一些,特聘請周明、王宗仁、楊尚勤、雷濤、肖云儒擔任學會的顧問。

為了使我們的旗幟亮一些,特聘請賈平凹擔任名譽會長。

聘請王蓬、朱鴻擔任名譽副會長,

我們的散文學會是個民間社團、群眾組織,雖然掛靠在省社科院、經過省社科聯、省委宣傳部,省民政廳批準成立,也算是有了正式執照,但是我們明白,群眾社團重在做實事,不尚空談。

今年是散文學會的成立之年,我們要辦好會刊、辦好網站,為廣大散文愛好者提供交流和學習的平臺。

為了配合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深入、配合“十二五規劃”的開始,也為了加強與兄弟省市散文學會的互動,經與四川省散文學會,重慶市散文學會勾通,準備下半年在陜西舉行首屆“西三角散文家論壇”。

今年還要積極聯系、努力落實、爭取促成陜西省散文學會學會獎的建立,初步定名為“司馬遷散文獎”,計劃兩年頒發一次,使它逐漸成為陜西散文的一個品牌。

應該做的事情很多,我們會逐步來實現。

散文是美好的事業,是愉快的事業。

請各位領導支持我們。

請社會各界支持我們。

請我們自己支持我們。

我的匯報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會員代表發言

 20110523224123875.jpg

讓散文點亮心中的希望  趙攀強)

 

我有幸參加陜西省散文學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并在會上發言,心中非常激動。感謝陜西省散文學會籌備組給我提供了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感謝與會的領導和作家多年來對旬陽的關心和支持,以及對我個人的厚愛和培養。

  今天,大家盼望已久的陜西省散文學會成立了,這是陜西文學界的一件大事,更是廣大散文愛好者的一件喜事。我相信陜西省散文學會將在推進陜西散文事業發展、打造散文陜軍、建設西部文化強省的進程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我代表廣大散文愛好者向陜西省散文學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新當選的陜西省散文學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及各位理事表示熱烈的祝賀!

作為陜西省散文學會會員,我希望陜西省散文學會廣泛吸收熱愛散文寫作的同志加入散文學會,逐步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散文作者隊伍,推出一批新銳散文作家。希望陜西省散文學會定期開展散文筆會、講座、培訓、采風、征文等活動,真正成為聯系散文作者的橋梁,培養散文作家的搖籃。希望陜西省散文學會努力辦好《中國散文網》、《散文視野》雜志和散文學會會刊,為廣大會員提供良好的學習交流平臺。還希望陜西省散文學會的領導和作家經常深入基層,指導各市縣建立散文學會、開展散文創作活動。同時,我還真誠的希望陜西省散文學會積極爭取設立“陜西散文獎”或者“司馬遷散文獎”,定期開展評獎活動,集結出版散文作家散文專輯和《陜西精品散文》叢書,不斷提高散文學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我在基層黨委宣傳部門工作,事務雜,應酬多,個人能夠支配的時間很少,但我忙中偷閑,堅持散文寫作二十余年不間斷,這主要是因為我對散文寫作的熱愛。

在各位散文作家面前,我始終是一名學生,談論散文寫作的經驗體會更是班門弄斧,但我還是借此機會談點感受。陳長吟老師有一篇文章叫《散文是最好的旅伴》,正好道出了我的心聲。回想自己走過的人生之路,正是因為有了散文的陪伴,我的身心才得到休息,心靈才得以凈化,思想才得以升華,生活才得以過的很有意義。我在散文集《秦巴放歌》的后記中寫道:“在一周的奔波勞碌之后,好不容易等來一個有空的雙休日,竟然感覺心中空空蕩蕩,從而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惆悵。于是我就讀書、散步、養花、練字。在平靜的心態中,就會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思考,就會提起筆來抒發感情。不論是對生活的感悟、對山水的贊美、對親情的懷念,還是對歲月的回憶,以及旅行途中的散記,都會使我的心靈得到洗滌、凈化和升華,于是才感覺出生活的滋味來。”

在2010年全國散文作家論壇上,中國散文學會會長林非老師的講話,是我有生以來聽到的最簡短的一次講話,他的整個講話僅僅只有五句話二十個字,卻使我豁然開朗,茅塞頓開,“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用在這里是最恰當不過了。他講,要想寫好散文,必須做到:“好好讀書,好好生活,好好思考,好好寫作,好好修改”。初聽起來好像太過平實,但細想起來卻是那樣地深刻。多少年來,我一直在探索散文寫作的路徑,這幾句話正好破解了我這些年來苦思冥想的散文寫作的心結。我想用“寥寥數語點亮心燈”的標題對這幾句話進行解讀,但是擔心自己知識淺薄,詞不達意,寫不出林老那樣深邃的思想和智慧,至今未能下筆。

回想自己的散文寫作經歷,特別是能寫出幾篇有點小小影響的作品,都是多年來堅持認真讀書,深入體驗生活,注重人生思考,刻苦用心寫作,反反復復修改的結果。我的散文《幸福在哪里》,之所以能夠在《陜西日報》、《散文選刊》下半月發表,讀者在線閱讀點擊率超過百萬余次,并被評為“2010年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和“陜西省首屆網絡文學大賽一等獎”;還有《讓心靈不再懺悔》,之所以被《散文選刊》下半月和《當代寫作》發表,并被評為“2010年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征文大賽一等獎和論壇最佳散文獎”,都是因為經歷了一個“讀書提高認識,生活激發情感,思考萌生感悟,寫作初具雛形,修改凝練作品”的艱苦過程,不是說想寫就能一下子寫好的。這點個人感言,甚為膚淺,僅供交流和探討,不妥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最后預祝陜西省散文學會越辦越好!祝各位老師、作家萬事如意,幸福安康!熱誠歡迎大家到美麗的旬陽太極城來旅游觀光!

 

20110523223558302.jpg

陜西散軍大整軍 舞動陜西大散文(范超)

 

陜西散文學會成立了!這一聲驚雷,一聲吶喊,憋的太久,來的最美,振奮和幸福人心!這是陜西散軍首次集結整軍建章立制的歷史瞬間,更是建設陜西文化強推動陜西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事件。

它讓陜西近萬散文寫作者、散文游子和浪子,有了交流的平臺、學習的陣地、精神的家園,不再潛伏摸索糾結游移于自閉自傲自大,一舉登堂入室,成為光明積極地自尊自強自成,源源不竭的自信力將激發出生生不息的創造力,她凝神聚氣塑魂的深層價值將逐步顯露出來。

散文學會成立于五月。五月是散文一樣的好季節,天時地利人和中,由這個五的發音生發,它巧妙暗喻了散文創作和散文學會的要義。

以我粗淺的認識,散文寫作要有“吾”,小說如游戲人生,詩歌像猜謎命運,唯散文見人見性,寫散文一定要是真人、善人、美人,那些端著、架著、裝著的假人寫不了散文,人文人文,人立于文后,人文合一為大道。

要有物:言之有物,物就是生活,來自于你親身體驗到的情感質感疼痛感。大自然中,漂浮著的都是空虛和腐朽的東西。一片莊稼里,比麥子招搖的都是蒿草。人只有站穩大地,才能跳高!

要務,像農人一樣勤謹精心的作務,敏感于一切,勤奮于著述,敏、勤、散,長相多么酷似的三兄弟。人一生做啥事都有定數,像葫蘆,從口沿出發,最后回到口沿。務必忍耐清凈,貫通汪洋浩蕩。千事萬事,對寫作人都是虛事,千說萬說,老實耕耘自留地,多打糧食硬道理。

要捂,寫不出來時不要硬寫,文火慢熬,欲速不達,等一等,守得云開見月明。先要有柴,還得有火,關鍵是風。過去農村揚場,要等到后半夜,風來了才出紅麥。

要悟,話有三說,趣說為妙,好散文都是悟出來的,悟是對生活的看法,悟的深不深細不細靈不靈,直接決定了散文的成色、味道以及與受眾的通感與共鳴。

關中鄉下,家中來客,先要倒茶,茶就把人定住,不能亂跑了。這中間學問大了,客氣了說:倒茶來,人來茶來,更客氣說,潑一壺釅茶來,多捏些末子,我和你叔多說會兒話!不客氣了說:倒茶去,茶沒來,人沒來,接待的人假裝去催,也不見了。更不客氣的說:酒里沒有茶里找,這是要找茬呀,話不投機半句多。

還是在關中鄉下,還是來人,問,你爸呢,娃說,我爸在門上呢!這門上就不是說他爸爬在門上,他肯定去村道里熱鬧處轉了。他爸見來了人,就朝媳婦喊,給他叔切個碟子。這不是說讓把碟子打碎,是切盤菜上來,他也不說切盤牛肉,一是萬一牛肉沒有了,豈不尷尬,二是牛肉或許是給貴客預備的,此人不配。總之這樣說就給做飯人留白,空間很大,她會看人下菜,心情不高興了,拍個黃瓜端出來!

生活的藝術,藝術的生活,好散文就這樣誕生了!雞叫天亮,雞不叫天也亮,天亮前,你用功了,亮度就不一樣,堅持就是勝利!

散文學會是民間組織,不好辦,但要辦好,我覺得也全在一個“舞”字。鼓舞的舞,舞動的舞。一是要政治家辦會,以人為本,發現人,培養人,服務人,發展人,造就人,團結鼓舞一切喜歡舞文的人,讓一切有生力量有用武之地。二是要開門辦會,海納百川,千帆競發,走出小圈子,融入大天地,與各個行業各個方面廣泛溝通,在協作中寫作,突破自我,實現大我,擴大影響,打造核心競爭力,舞動陜西散文。

陜西是中國散文的源地和重鎮,有著優良的散文傳統和氛圍,老一代作家自立立人自達達人,新一代散文習作者謙遜虔誠踏實進取,使得這幾年散文園地更是收獲頗多,向上騰躍,散文學會的成立可謂應時而為乘勢而起,以此為契機,我們有責任自覺擔當,繼承傳統,保護好散文,發展好散文,福祉好散文。時代在呼喚它的敏銳感受者們,去深刻反映當下,探究生活真諦吧。集結號已經吹響,一聲令下,陜西散軍開始了再次出發!

 

20110523223433501.jpg

散文創作要有思想支撐(史飛翔)

 

尊敬的各位文壇前輩、散文界的各位同道:

大家好。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集會,慶祝陜西省散文學會成立,這是陜西文學界的一件大事,是陜西散文創作隊伍的一次大集結、大檢閱,同時也是一次動員和號召。剛才聽了幾位老師的講話,很受教益,也頗為鼓舞,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談兩點個人體會。

一、陜西作家要重視散文創作

眾所周知,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版圖上,陜西是一個“重鎮”,擁有突出而又重要的地位。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個“重鎮”是小說的“重鎮”,對于散文來說,距離“重鎮”尚不夠份量。原因有二:其一、散文創作不像小說那樣為人重視;其二、評論界對散文也關注不夠。

幾年前,省作協搞過一次文學普查活動,結果發布后我曾在《西安日報》上呼吁“陜西作家應慎寫大部頭”。追求大部頭的直接后果有兩個:一是過于重視小說創作而輕視其它文學種類,從而造成文學生態的失衡;二是容易使陜西的作家形成一種沉重感、使命感,甚至是無謂的犧牲。1823年9月18日歌德在同愛克曼談詩歌創作時這樣說:“你得當心,不要寫大部頭作品。許多既有才智而又認真努力的作家正是在貪圖寫大部頭作品上吃虧受苦,我在這一點上也吃過苦頭,認識到它對我有多大害處。”以歌德這樣的世界文學大師對大部頭尚且如此,何況是我們呢?

為陜西文學的長遠、健康和可持續發展計,陜西作家應重視散文創作。

二、散文創作要有思想支撐

作為一名從事散文創作已有10多年的探索者,目睹當下的散文寫作,我時常有一種隱隱的擔憂。觀時下之散文創作,真是讓人越看越不明白。我自信自己不是一個保守的人,我不反對任何概念、術語和主義,我也不反對那些追求“散文藝術和審美”的非常之舉,我甚至也不反對那種表面辭藻華麗而實則空洞無物的山水游記、鄉土散文以及近似于癡人囈語的無聊呻吟和內心獨白。我傷心的是,時下的很多散文猛一看富麗堂皇、奢華迷離、氣壯如牛、虎虎生威,等到讀完才發現“白茫茫一片,天地真干凈”。散文,我們不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但至少總應該有益于世道人心吧?索爾仁尼琴說:“文學,如果不能成為當代社會的呼吸,不敢傳達那個社會的痛苦與恐懼,不能對威脅道德和社會的危險及時發出警告——這樣的文學是不配稱為文學的。”很多時候我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當下散文寫作的尷尬境遇?在我看來,當下散文創作最大的問題是思想的缺乏。造成思想蒼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里面既有整個時代的風氣使然,也與報刊媒體的導向脫不開責任,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取決于作家自身。散文是一種最崇高,最難以把握的文體。“易學而難工”、“看似尋常卻奇崛”。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才情膽略、德識學養。一篇散文,哪怕它只有幾十個字,也能表達出一個人的真功夫,即境界的高下。散文的難就難在它不是躲躲閃閃,而是直面內心。散文與人格有關。一個懷著卑劣心的人是寫不出好散文的。單就散文創作而言,我們缺乏的是那種沉思型、學者型的作家,那種能在精神領域做出形而上的探索和塑造的作家。散文創作要有思想支撐。

以上是我的一點體會,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20110523223005885.jpg

                                                                       與會代表合影留念

 

附:有關媒體新聞報道

陜西日報

2011-05-16

陜西省散文學會成立

                白阿瑩出席  陳長吟當選會長

 

  本報訊  (記者  李向紅)5月15日,陜西省散文學會成立并召

開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白阿瑩,以及從北京

專程趕來的著名作家、評論家閻綱、周明、王宗仁、何西來、雷抒雁、

李炳銀、寧新路等出席了成立大會。

  大會選舉了第一屆主席團成員,散文名家、省社科院研究員陳長

吟當選會長;和谷、邢小利、周養俊、劉煒評、仵埂、穆濤、祁玉江、

劉云為副會長;聘請賈平凹為名譽會長;聘請周明、王宗仁、楊尚勤、

雷濤、肖云儒為顧問。

  陜西是小說大省,也是散文大省,中國散文研究所、中國散文創

作基地、中國散文網皆設立在陜西。改革開放以來,賈平凹、方英文、

朱鴻、孔明、白阿瑩、李宗奇、范超、趙攀強、史飛翔、王春、王飛

等一大批中青年散文作家的佳作,屢獲魯迅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孫

犁散文獎、文華獎、陜西省網絡文學獎等文學大獎。

 

陜西省散文學會成立

來源: 西安晚報  2011-05-16

 

本報訊 (記者 張靜) 昨天上午,陜西省散文學會在西安宣布成立并召開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來自陜南、陜北、關中地區的60余位散文作家、評論家參加了會議。經選舉產生了該學會的領導班子。

散文名家、省社科院研究員陳長吟當選為會長,和谷、邢小利、周養俊、劉煒評、仵埂、穆濤、祁玉江、劉云為副會長。賈平凹為名譽會長,王蓬、朱鴻為名譽副會長,周明、王宗仁、楊尚勤、雷濤、肖云儒為學會顧問。

在當天下午召開的成立大會上,白阿瑩、閻綱、周明、王宗仁、何西來、雷抒雁、李炳銀、寧新路等出席會議并講話,對陜西未來的散文創作寄予厚望。陳長吟表示,陜西是散文大省,每年都有近百部散文集出版,學會成立之后,將開展各種筆會和研討活動,推動我省散文創作事業的發展,將加強與中國散文學會及兄弟省市散文學會的聯系和交流,為培養我省出色的散文作家和推出優秀的散文作品多做工作。

據了解,學會成立后,將積極籌辦“司馬遷散文獎”,每兩年舉辦一次,評選獎勵優秀作品,為繁榮陜西省的散文創作而不懈努力。

三秦都市報

文壇陜軍將設“司馬遷散文獎”

稿件時間: 2011-05-19

  散文對人的影響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是長久而又深刻的,陜西有著優秀的散文傳統,成立陜西散文學會就是要將分散的力量調動起來,以散文精神樹立散文旗幟。”5月15日,陜西省散文學會成立大會后,散文家、省社科院研究員陳長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由衷地表達了這樣的感想。
作為自由表達真情實感,通過日常生活體現思想活力的文體,散文在當下依然擁有著廣泛的讀者群。在陜西,從事散文創作的人數超過萬人,除大家、名家外,相當一批散文作者默默從事寫作,不僅獲得了包括魯迅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孫犁散文獎等在內的很多知名獎項,而且頻頻亮相國內一流文學雜志、報刊,展示出不俗的創作成績。陳長吟在會議上透露:陜西散文學會將設兩年一度的“司馬遷散文獎”,使它逐漸成為陜西散文的一個品牌。
【陜西“散軍”首次集結】
“這一聲驚雷,一聲吶喊,憋得太久,來得最美,振奮和幸福人心!這是陜西散軍首次集結整軍建章立制的歷史瞬間,更是陜西文學事業發展的重大事件。”在陜西散文學會成立大會上,青年散文家范超的這段發言,讓現場眾多參會者為之一震。
當日,來自全省各地的60余位散文家、評論家出席陜西散文學會成立大會,選舉產生了首屆主席團成員,陳長吟當選會長,和谷、邢小利、周養俊、劉煒評、仵埂、穆濤、祁玉江、劉云當選副會長。特聘請周明、王宗仁、楊尚勤、雷濤、肖云儒擔任學會的顧問,特聘請賈平凹擔任名譽會長。
陜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賈平凹在發言中,對散文學會的成立表達了熱情的期許,希望散文創作更加繁榮、散文研究和評論能與發展相適應。
【社科院力挺文學研究】
陜西省散文學會——這個在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旗下成立的民間團體,將創作和研究整合在一起,著力證實作為文學重鎮的陜西,“不僅是小說的大省,也是散文的大省。”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楊尚勤、副院長石英在散文學會成立大會上分別發表了對于陜西文學事業的熱情洋溢的講話。楊尚勤說:社科院成立文學研究所,就是看中了陜西文學對于陜西、對于全國的影響力,無論提供的文學價值本身還是影響力,都是值得全面、系統研究的。
“把有理想、有事業心、有創新精神的人凝聚在一起,社會科學的光輝才會溫暖到社會上的萬千心靈。”“研究不是背靠背,而是面對面,面對真實的生活、面對生存和發展的現狀,散文作為心靈和思想的反映,具有獨特的文學價值,更值得研究、值得探索。”楊尚勤表示,社科院大力支持散文學會的工作,希望大家“把社科院當做自己的家”。
【旅京“四老”熱情寄語】
閻綱、周明、王宗仁、雷抒雁,四位文學前輩被大家熱情地稱之為“陜西文壇旅京四老”,陜西散文學會成立當天,他們獲邀專程趕回西安參加大會。四位“鄉黨”滿懷鄉情及對陜西文學事業的熟悉和關注,分別熱情寄語。
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閻綱在發言中,回顧了陜西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作家的散文創作,其中包括對柳青、杜鵬程、劉成章、陳忠實、賈平凹、陳長吟、和谷、方英文等眾多作家散文創作特點的一一回顧和點評,全面、詳盡,令人感動。散文作家王宗仁特別回憶起李若冰散文對自己散文創作的影響,他說他懷揣著李若冰的散文、背誦著那些美好的句子,追隨李老的蹤跡,幾乎走遍了文章中所提到的地方。他期待著當今陜西的散文能夠激發這樣一種力量,讓人銘記、催人奮進。
【籌辦大獎增強影響力】
陳長吟在當選會長后的發言中,透露了散文學會五方面的任務,其中,最受人關注的是——積極籌辦“司馬遷散文獎”。作為學會獎,每兩年舉辦一次,評選獎勵優秀作品。先評省內的,然后面向全國,逐步將它辦成一個民間的有影響的散文大獎。“司馬遷散文獎”,為何以司馬遷的名字作為命名?陳長吟解釋說:陜西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有著滋生散文的沃土。歷數周秦漢唐的經典佳作,漢代史馬遷創作出的 《史記》,是寫人紀事的杰作,它“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那種博大的胸懷、飽滿的激情、剛健的語言,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現在,海外文學界評價史馬遷是“中國的第一個散文大師”。
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陜西散文學會籌備過程中,才提議將“司馬遷散文獎”作為學會獎,鼓勵創新,擴大影響,成就品牌。
人散形不散
專訪陜西省散文學會會長陳長吟
記者:作為散文名家,我注意到您是以陜西省社科院研究員的身份當選陜西散文學會會長的,對于這樣一種身份的轉換,您有何感想?
陳長吟:無論是散文創作還是散文研究,其實目的都是散文。過去20多年,我做散文編輯的同時從事散文創作,現在從事散文研究,無論工作怎樣變化,對于散文的熱愛沒有變。
陜西散文有著全國的影響力,中國散文研究基地、創作中心、中國散文網都在陜西,因此,身份轉換之后,我就是想為陜西散文做些事情,為散文作者做些事情,基于大家的信任,就擔起了會長這副擔子。
記者:您在發言中,提到“人散形不散”,是基于何種考慮?
陳長吟:我們都知道,“形散神不散”是我省著名文藝評論家肖云儒先生50年前在《人民日報》發表的一篇理論文章的題目。這篇文章成為新中國成立后影響最大的散文理論,當時引起了文學界強烈的反響和討論,至今余音繚繞。這個聲源發自陜西,影響了全國。
我借用肖老師文章題目改動一下,叫做“人散形不散”,來說明散文學會與會員的關系。“人散”是指咱們散文作者散布在三秦大地的角角落落,從事著各種各樣的工作,大家在業余時間拿起筆來,創作著自己的散文;而“形不散”是指散文學會將起到團結和聯系廣大散文愛好者的作用,為大家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
本報記者 張念貽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責任編輯:admin]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如果你對中國散文網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給管理員反饋。管理員郵箱

散文信息

網站首頁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現代中國散文研究所 版權所有 陜ICP備10004154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