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虹散文集《城之外》分享會西安舉行
近年來,隨著陜西省散文學會的成立,“散文作品分享會”成為學會一項不定期舉辦的常規活動,旨在欣賞名家作品,扶持年輕作者,共同探討散文創作的多樣可能性。
2015年12月27日,陜西省散文學會主辦的劉虹散文集《城之外》分享會在西安舉行。
此次參加會議的有陜西省散文學會會長、西安市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陳長吟,陜西省職工作協主席周養俊,陜西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寧博士,陜西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毋燕博士,青年作家、西安晚報文化新聞部主編章學鋒,西北大學散文研究所《散文視野》編輯貝西西,生態西部總編陳輝,海虹之聲雜志主編李軍偉,陜西省散文作家史飛翔,王春,孫天才,袁國艷,文彥群,張煥軍,段露晨等。本次分享會由陜西省青年評論家、三秦都市報總監張念貽主持。
城之內有怎樣的心境,城之外有怎樣的風景,劉虹散文新著《城之外》試圖給出解讀。
散文集《城之外》分為“觸摸時光”“指間流沙”“零點溫度”“續寫光陰”四個部分,分別表達了作者的自然之愛,城市之思,社會之觀,讀書之感。
它是劉虹職業之外的散淡文字,也是劉虹進入文學留下的一些深深淺淺的腳印。作品或細膩婉約,或憂慮悲憫,或詼諧幽默,或諷刺鞭撻,都表達
出劉虹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
劉虹是七十年代中期生人。祖籍陜西漢中,生于新疆伊犁,定居陜西渭南。現為《渭南日報》編輯、記者。曾主持編輯報紙副刊和文化專欄并撰寫有大量散文、評論、小說、文化隨筆。 劉虹的足跡曾遍布祖國大江南北,在生命不斷遷徙和奔波中,擁覽過無數山河美景,也看慣了人間冷暖。不論在何種情形下,她都包育本心,始終懷有對生活的熱愛,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會,用溫情的眼睛觀察世界,用清麗脫俗的筆調表達對現實的深切關懷。
她的作品古典氣質與現代魅力同在,文章輕盈,文字靈動,情感飽滿,思想深入,想象奇崛。劉虹從事文學創作有七八年,其獨特的人生遷徙,和獨特的命運體驗,構成獨特的氣質,造就獨特的文字文本,在陜西省新生代女作家中獨樹一幟,并在省內外產生一定影響。
分享會實錄:
針對《城之外》,與會作家、學者、評論家展開熱烈討論。
陜西省散文學會會長陳長吟首先致辭,對《城之外》作了充分肯定。他說《城之外》是一部美麗的書,生活永遠是創作的財富,劉虹以其生活中的三個根據地,新疆、漢中、渭南的生活經歷為創作元素,用優美的表達方式,擬人的比喻,敏銳的情感抓住生活的特色和閃光點,是陜西省散文家里新綻放的一朵鮮花。
周養俊:劉虹對生活的經歷認識很準確,以理性的梳洗表達出對陜西省散文學會會長陳長吟首先致辭,對《城之外》作了充分肯定。他說《城之外》是一部美麗的書,生活永遠是創作的財富,劉虹以其生活中的三個根據地,新疆、漢中、渭南的生活經歷為創作元素,用優美的表達方式,擬人的比喻,敏銳的情感抓住生活的特色和閃光點,是陜西省散文家里新綻放的一朵鮮花。文學,對散文,對命運的認識。她的作品古典氣質與現代魅力共存,其文筆有如秀美的溪水流動,深山的鳥兒鳴叫,自然娟秀不做作。文章也表達出自己深刻的思想,愛憎分明,觀點鮮明。作品南北兼容,有南方的靈秀靜美,也有北方的率真豪爽。
劉寧:劉虹選擇“城”這一獨特題材,顯示出作者的創新性,城里鋼筋水泥,城外春光明媚,作者找到了一個很好的連接點。作品首篇《我和春天去私奔》讀來有蕭紅《小城三月》的味道,還有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感覺,如詩的畫面感、個人的自然主義、清新自然的文風、構成了田園詩化散文的特點。文章從自然主義到人文主義過渡,有擴大的,雄渾的并充滿詩意的壯闊感。
毋燕:《城之外》作品的第一部分體現出回歸自然的心態,作者雖處逆境,但在物質的貧苦中,卻有著內心的滿足,用女性作家天然的溫柔和善解人意,舒適而不花哨的筆觸表達了樸實的情感。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屬于文化散文一類,以綿密的文字去捕捉生活的細節,不管是對社會事件的關注,還是輿論焦點的評論,用筆舒緩有致,從容不迫。雖然事件很小,卻小中顯大,作者站的角度和擬的題目都好,以逆向思維,辯證的思維,以虛統實,以實代虛,或調侃,或自嘲,達到文脈上的流動,讓人感到妙趣橫生,有近乎雜文的筆法。
章學鋒:在城鎮化不斷加劇的當下,大量的人群遠離鄉村涌進城市。大時代雖然將去鄉者的身體帶進城市,但卻將他們的靈魂停留在鄉村。青年散文家劉虹,就是這樣一個“身體在城市,思想在城外”的憂郁的歌者。她抓住生命遷徙的際遇,走進并記錄內心,結出四輯65篇的《城之外》。閱讀這些寧靜的文字,我好像聽到冬麥在地下不動聲色成長的蓄勢之音。
王春:讀一個人的散文集,最能了解一個人的內心,而且這種了解是經過提純的,是最核心的。《城之外》注重語言節奏和舒緩性。作品第一部分,把自己放在大自然中,讀來詩意,古風,甜蜜,更接近作者本心。第二部分,有對城內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思考,寫出一些生命的痛感。這是作者本心和外部世界的沖突。第三部分,具有人間味,用調侃,幽默的語言表達了本心對待沖突的一種態度,或者說建立的平衡。在語言的背后是一個通道,通向人生的光亮。
孫天才:很多作品所描述的場景都是一個純美的世界,有著淡淡的芳香。作品中也有寫自己生活,心靈的部分,還有對社會的思考。作者的語言像小河潺潺,不緊不慢,不慌不忙,很有節奏感和生命力。
袁國燕:作品以真的心、善的情、美的筆構建出散文的氣質,氣韻和氣象。作品沒有浮在生活表面,一直在追問生活,在不斷的遷徙中思考,城外是山光水色的彩虹,不是燈光閃爍的霓虹。作者在第一現場,不斷地對現實剝離,處理好人和自我的關系,探知自我和靈魂的層面。小說是我寫,散文是寫我,作者不忘初心,文章里所表現的景致,都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不僅有畫意,還有畫心。
史飛翔:劉虹的散文是抒情散文,文筆細膩,語言質樸,情感充沛,其中又不乏對文化的思考,又有深度的思想性。
貝西西:《城之外》有對人情世態,對社會的碰撞和解禁,也有對世態,婚姻,愛情問題的追問,作者在絲絲入扣的思考里平和心態。
劉虹的分享:
劉虹談了自己有關文學的那點事。她說,自己從事寫作七八年,當寫作還處于一種萌芽狀態時,僅僅是為了表達內心世界,后來學會觀察自己借于生存的這個世界,直到讓文學成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劉虹還談到自己的文學觀,她說一個作家,只有熱愛生活,才能熱愛你所生存的這個世界的一切,才能用你的筆,去表達你所熱愛的這個世界。你的筆下,不僅是這個世界的再現,更是你內心世界的再現。一個作家,光有生活的激情還不夠,還要有內心的豐沛和柔美。這樣,即使你的內心世界和現實世界格格不入,也能用你的筆,開辟出一條世界與世界的蹊徑。作家的偉大,就是心存溫暖,用肉體和靈魂,在自己開辟的這條蹊徑中,胸懷堅韌,不畏險阻,艱難跋涉。她用一句話概括了此次分享會的主題,她說:“文學是我的朋友,也是你的朋友,是我們一生的朋友。”
據透露,劉虹的第二部散文集《花色》也已經進入出版流程,相比率先出版的《城之外》,《花色》是一部沉潛、積淀之作。分享會上,大家表示了對《花色》的期待。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