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當今散文的一些看法
賈平凹:我對當今散文的一些看法
賈平凹
我以前讀《古文觀止》,對上邊的抒情散文如癡如醉,然后我專門將其中的一些作者的文集尋來閱讀,結果我發現那些作者一生并沒有寫過多少抒情散文,也就是那三五篇,而他幾十萬字的文集中大量的是詩詞、論文、序跋、或者關于天文地理方面的文章。我才明白,他們并不是純寫抒情散文的,也不是純寫我們現在認為的那種散文的,他們在做別的學問的過程中偶爾為之,倒寫成了傳世的散文之作。
在中國,散文是最有群眾基礎的文學形式,讀者多,作者多,似乎任何人都可以來談談自己的感想。我不知道前邊的幾位我所敬重的散文作家和散文研究家都談了些什么,我惶恐關于散文的那些道理,差不多的人都知道。輪到我還有什么新鮮的東西提出來呢?世上的事往往是看似簡單的卻是最復雜的,一個人的能力如何,就是看是否能將最復雜的事處理成了簡單的事。越是難以治愈的病,越是在這號病域里產生名醫,比如有著名的治癌專家,治乙肝專家,但絕對沒有一個是治感冒的杏林圣手。所以,大家不要指望我能談出些什么可以讓你們記錄的東西,在這個晚上,我只以一個普通寫作者的身份,說說我的一些體會來浪費你們的時間。
關于“有意思的散文”
“大散文”講究的是散文的境界和題材的拓寬,它并不是提倡散文要寫大題材,要大篇幅。我們強調題材的拓寬,就是什么都可以進入散文寫作,當然少不了那些閑適的小品。閑適性的文章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似乎是散文這種文學形式所獨有的,歷史上就產生過相當多的優秀作品,尤其在明清和30年代。但這類文章一定得有真情,又一定得有趣味。我們經常說某篇文章“有意思”,這“意思”無法說出,它是一種感覺,混雜了多種感覺,比如嗅覺、觸覺、聽覺、視覺。由覺而悟、使我們或者得到一種啟示或者得到愉悅。這一類散文,它多是多義性的,主題的模糊,讀者可以從多個角度能進入的。這類散文,最講究的是真情和趣味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散文信息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