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收獲——讀《21世紀散文典藏》
散文的收獲——讀《21世紀散文典藏》
近日收到友人寄贈的《21世紀散文典藏(2000-2010)》(謝大光編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7月版),不免悚然一驚:21世紀居然過去十年了!年輕時也曾學著老人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過是鸚鵡學舌;現在再看見這句話,真正是觸目驚心了,人們常說一個人能有幾個十年?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剛剛過去,我們就讀到了這本《21世紀散文典藏》,我不能不佩服編選者和出版者的敏感。閱讀該書,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編選者開闊的視野,廣泛的閱讀,幾將新世紀十年來的散文佳作網羅凈盡。從作者看,既有名滿天下的大家、名家,如耄耋之年的黃裳、舒蕪、王世襄,古稀之年的朱正、宗璞,更多的是正當壯年的文壇宿將、學界精英,前者如賈平凹、王安憶、遲子建、莫言、張煒、方方、張承志,后者如孫郁、林賢治,還有近年崛起的青年作家、散文新銳,如劉亮程、鮑爾吉·原野、魏微、筱敏、李娟、朱鴻等。更有一批名字陌生而文章精彩的文壇新人的作品入選,算得上是不薄新人重名家。從題材看,既有描寫歷史的《常熟之秋》、《祖先的深度》、《難忘的燕京歲月》,又有描寫現代、當代乃至當下生活的《陪考一日》、《好時光悄悄溜走》、《馮亦代之悔》、《二〇〇八上課記》。
人們常說散文是最接近生活的文體,也是最見作者性情的文體。閱讀《21世紀散文典藏》,這方面也給我印象極深。莫言是新時期的重量級作家,在國內外都很有影響,讀了他的《陪考一日》,我們深入了解了這樣一位著名作家作為家長、作為父親,和市井小民一樣的諸多煩惱,在社會上、在生活中,在影響全國三教九流的高考面前,實在是“人人平等”。而作為著名作家,莫言到底有他的非凡之處。雖然高考有諸多不如人意之處,“對廣大的老百姓的孩子來說,高考是最好的方式,任何不經過考試的方式,譬如保送,譬如推薦,譬如各種加分,都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同樣是寫親情,同樣是女性作家,宗璞、王安憶、遲子建,各顯其能,各盡其妙。宗璞寫丈夫,寫出了蔡仲德作為知識分子、作為教師的高貴品格,長歌當哭,纏綿悱惻。王安憶寫舅舅,寫出了舅舅的勇于擔當、不茍言笑,文字平靜內斂,與舅舅的性格是一致的。遲子建寫父母,通過父母去世前后老家生活氣氛的對比:風物依舊,二老已逝,感覺全然異樣,寫出了父母之愛的無比珍貴與不可再現,溫情細膩,感人至深。這三位隔代的女作家讓我們見識了中國女作家的才情。
時間已到了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作者、讀者的理念,對歷史、對現實的認識已經大大不同于以往,這在該書中也有很好的體現。在對歷史問題的認識上,這樣的進步最為明顯。2000年,馮亦代在大象出版社出版了《悔余日錄》一書,長于讀史的朱正于2006年寫成《馮亦代之悔》一文,鞭辟入里,深入解剖了馮亦代的精神切片,勾畫了馮從一個受害者變成一個臥底者,到晚年大徹大悟,深自悔恨的精神軌跡。朱先生的文章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見出他多年研讀魯迅的深厚功力。如果不是歷史環境的進步,有關資料的解密,馮的書和朱的文章都不可能出現,這是我們比前人幸運的地方。
近年來,國家高層領導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影響了更多作者關注底層民眾的生活。這在該書中也有一定的反映。如夏榆的《失蹤的生活》描寫的農民工生活。隨著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全世界對環保問題、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視,達成更多的共識,許多作家都在關注環保和環境問題,該書也選入了此類篇什,如王宗仁《跪拜的藏羚羊》、王族《鹿》、王開嶺《再見,原配的世界》等。
要用一本書來總結十年來的散文收獲是一項極其困難的工作,編選者、出版者已做了十分出色的工作。如果要說有什么不足的話,筆者以為有兩點尚可改進:一是該書選收長文過多,短文太少,影響了更多的作者入選;二是在體裁上也可以眼界更寬,譬如對日記體、書信體等類別的散文也應當選入一些,以便更全面地反映十年來的散文收獲。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