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首页_二区视频在线_国产精品久久电影观看_免费看片黄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首頁 > 學術報告 > 正文

心靈與時代的對話

中國散文網 作者:古耜 發表時間:2010-01-21 我要評論(1)
字號:T|T

   

心靈與時代的對話

——談近年來散文創作成就

  ▓  古耜

 

     什么是好散文?關鍵在于其思想內涵的深邃與豐沛。真正的好散文應如魯迅所說,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舍此,散文乃至文學便很可能混同于案頭清供或街頭雜耍。在據說文學已經“祛魅”的今天,一批富有責任感、洞察力和創造意識的作家依然執著地仰望星空,埋頭耕耘。他們從快速發展變化的現實生活出發,直面國人乃至人類現代生存的精神困惑,堅持進行有深度、有難度和有力度的散文創作,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足夠的思想重量以及藝術光彩的散文作品,為散文這種古老的文體注入了新的質感。

 

                  對話時代,問答人生

 

  30多年來,中華民族收獲了物質的充盈、科技的騰飛,直至生存的方便與優雅,同時社會轉型期間的巨大變化也給人們帶來了些許迷茫與焦慮。若干立足現實、有所擔當的優秀作家,捧出了浸透著思想菁華的散文之花,與時代展開對話。

 

  在這一維度上,韓少功尤其值得關注。他將目光和思緒放在人類社會的現代進程與精神難點,努力發現并詮釋其中的困惑所在與價值所藏。其《進步的回退》、《笛鳴香港》、《漫長的假期》等篇,或高屋建瓴地辨析社會的進步,或透過地域解剖現代社會的特點,或借助記憶反思現代人生的缺失,直至整合為體現著辯證、深刻與成熟的精神氣場。這個氣場不僅在許多具體問題上拓展著人們的思路,使他們最終意識到:真正的合理的現代生存,除了經濟和物質的維度之外,還應當有一種文化和人本的維度,從某種意義講,后者甚至更為重要。

 

  以文學研究與批評獲譽文壇的南帆,也是一位善于透過觀察與思考切入當下的散文家。他寫的《讀數時代》、《包裝的神話》、《網絡的風流》、《電子政治家》、《移動的傾訴》、《虛假的出走》等等,讓思想與智慧的射線直抵現代生活的特征性部位,如電視、網絡、手機、時尚、旅游、美容等等,展開靈動跳脫而又鞭辟入里的文字,其筆鋒所至,不僅活現了當下某種“沒有重量的生存”,而且引領我們對這樣的生存作深入的打量和冷靜的思考,保持人的從容與自尊。

 

  蔣子龍在致力于長篇小說的同時不斷有散文隨筆問世。出自他筆下的《品評2006流行語》、《豬年拾錦》、《2008世事新說》等系列篇章,抓住現代生活中那些光怪陸離、風行一時的現象與事件,展開靈思妙想與俏筆諧墨。其字里行間看似一派輕松,實則別寓深意——它讓你十分生動且十分具象地感受到當下生活中那些司空見慣的不能承受之輕,進而悄然開啟由若有所思到驟然警惕再到尋找終極的心理流程。

 

  周國平是學者型作家,其豐厚的哲學素養支撐著其散文書寫的心靈化取向與思辨性風度。他的諸多晚近之作,如《在維納斯腳下哭泣》、《走進一座圣殿》、《把我們自己娛樂死?》、《愛智之旅》、《孤島斷想》等,無論談生活抑或談生命,談閱讀抑或談藝術,皆承載著一位精神朝圣者的真知灼見,足以讓現代人醍醐灌頂,獲益良多。在較為年輕的作家中,彭程和王開嶺不約而同地站到了時代和思想的前沿,自覺承擔起以散文守望精神、呵護心靈的職責。前者的《上帝之眼》、《環境憂思錄》、《一個人怎樣變得衰弱》、《破碎》和后者的《古典之殤》、《人類如何消費星空》、《現代人的江湖》等,無不敏銳而深刻地揭示著現代人特有的心理疾患或生存困境,同時盡可能搜尋著人類走向彼岸的靈魂通道,其高邁的思想能力委實不容忽視。

 

                激活歷史,溝通古今

 

  顯然是為了給自己最終指向現代的散文言說,提供獨特的視角,同時也準備有力的佐證,一些作家開始調轉方向,欣然走進歷史與經典,以求在那里獲取可資借鑒的精神資源乃至社會啟示。

 

  在這方面,張煒堪稱用力勤篤而又成效卓著者。這位文學疆界里的思想者,不僅對大地一往深情,而且對歷史別有洞見。他的《屈原筆記》,傾聽《離騷》的心音,凝望屈平的身影,其落腳點則在于呼喚現代人的靈魂豐腴和人格高潔。如果說這樣的旨歸還更多屬于水到渠成的古為今用,那么他的長篇散文新作《芳心似火》,則在歷史的天幕上打開了全新的場景與思路。該書以精致的筆觸勾勒了齊文化與魯文化的不同,就中凸顯了齊文化的物欲勃發,風流倜儻。接下來,又將齊文化與嚴刑峻法,專制高壓的秦文化加以比較,既道出了二者的不同,更指出了它們的異中之同,并絲毫不回避其殊途同歸的最終沉淪。這時,一切之所以如此的種種原因,便無形中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前車之鑒;而它們共同忽視了的東西——不間斷的積累“美好的思想和感情,以及管理這個世界的方法”,則化為作家對人類未來的虔誠祈祝。

 

  王充閭一向主張用散文激活歷史,同時用歷史滋養散文,并由此實現歷史意識與當代精神的對話和銜接。他的若干近作于此尤見苦心與功力。如《用破一生心》透過對曾國藩身上名韁利馬的解構,由衷呼喚著現代人格的自我解放、自由創造;《歌德:斷念》擷來歌德由奔放到沉潛的精神軌跡,作為物質時代浮躁心靈的撫慰與啟迪!洱埗丈系你U摗废盗,揭示了封建帝王命運的二律背反,只是內中何嘗沒有當今時代的處世理念?一部《張學良人格圖譜》雖是為少帥寫心,但誰又能說它與構建理想的現代人格全然無關?筱敏和周佩紅是女作家當中為數不多的審“智”者,她們從外國思想史和文學史上汲取靈感與養分,寫成一系列散文篇章,執著地追尋著理想、善良、道義,為今天的仰望星空者提供純正有益的精神食糧。

 

                      植根鄉土,反哺現代

 

  在與現代人的對話中,一些散文家的現代思考恰恰是假其鄉土認知或自然情懷來體現的。

 

新舊世紀之交,韓少功階段性的移居山鄉。作為潛入生活的回饋,便是長篇隨文《山南水北》的問世。這部作品并不掩飾鄉間的粗陋,但更以真誠的筆墨,寫活了山野的神奇、鄉鄰的質樸和勞動的樂趣,寫活了全球化背景之下被邊緣化了的農村依然存在的生機、亮色與詩意,從而完成了對拜金主義和等級意識的強力矯正與反撥。周同賓和喬忠延自小在農村長大,與鄉間生活有著斬不斷的情緣,因此,表達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的鄉村惦念,幾成他們的藝術宿命。周同賓的《鄉關回望》和喬忠延的《鄉村記憶》,都站在今天的認識高度,再現了作家的鄉土經驗,特別是努力發掘了這種經驗里滲透的那種難以忘懷的親近感、疼痛感和家園感,因而不失為現代人精神充氧的好去處。劉醒龍的散文新著《一滴水有多深》,以鄂地家鄉為圓心,展開歷史、地理、社會、文化乃至心理的輻射,其繁紛搖曳、悲喜纏繞的筆墨,交織成一個個多元復調的藝術磁場,這時,作品留給讀者的,便不僅是相當獨特也相當立體的鄉村真實,同時還有更為深刻也更見精到的城鄉互讀——“城市是欲望在地理上所能達到的頂點,鄉村只是人的家園”。

至于面對大自然的現代抒寫,魯樞元、楊文豐、詹克明以及青年女作家項麗敏,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們或揭示大地的倫理,或吐露環境的憂思,或探索科學的奧秘,或狀寫自然的性靈,其重心和情致雖各有區別,但異曲同工或殊途同歸的,則是由衷呼喚著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利,以實現社會的科學發展。毫無疑問,這是散文家的心音,也是所有現代人必須樹立的觀念。

 

  梁曉聲這位頗具悲憫情懷的作家,不僅寫出了《玻璃匠和他的兒子》、《看自行車的女人》、《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那里是神經病院》等一系列感性十足的散文,深情關注著普通人的生活和命運,悉心彰顯著其中的善與美;而且在《論溫馨》、《人性似水》、《關于同情》、《貴賤論》等知性隨筆里,直接談論和深入辨析著一些不再占據輿論中心,但卻密切聯系著普通人內心世界的話題,就中追尋著當下仍在的意義。所有這些,不僅成就了作家以血性支撐起的大眾立場,而且融合為姿態向下,植根民間的價值取向,而這種取向又足以反過來構成作家新的精神資源。應當承認,這是迄今有效的作家充實自我以對話當代的重要途徑之一。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責任編輯:admin]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如果你對中國散文網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給管理員反饋。管理員郵箱

散文信息

網站首頁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現代中國散文研究所 版權所有 陜ICP備10004154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