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散文管窺
面對“現(xiàn)象化”了的江西散文,我曾立足于新世紀散文創(chuàng)作的宏觀態(tài)勢,做過一些省市區(qū)域之間的橫向比較,未必準確的看法是:北京作為全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六代作家群雄逐鹿,蔚為大觀,其作品無論數(shù)量抑或質量,均系遙遙領先,獨占鰲頭,是毋庸置疑的冠軍。而接下來的,應當就是江西和廣東的散文,近些年來,它們呈現(xiàn)的創(chuàng)作實績,不僅超過了一般的文學省份,而且令一些以往有定評的散文大省相形遜色。至于此二者之間的情形,則是各有優(yōu)劣,互存短長,整體實力似乎亦伯亦仲,或可并列第二?與廣東散文相比,江西散文最突出的特點和優(yōu)勢在于:有一批藝術上乘、風格成熟、水準相當,且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的散文家,如陳世旭、鄭云云、梁琴、劉華、劉上洋、熊述隆等,它們均以不急不躁和有文有質的新作,彰顯了扎實而沉穩(wěn)的審美追求,從而增添著當下散文世界的精神重量和審美色彩。在這個群體中,若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中青年作家,如王曉莉、姚雪雪、安然、江子、范曉波、李曉君、傅菲、李滇敏、陳蔚文、溫艷霞、劉偉林、夏磊、澆潔等等,更是以充盈著生命質感和藝術靈性的散文創(chuàng)作,組成了一個流光溢彩、生機勃勃的整體陣容,展現(xiàn)了一種鳧趨雀躍、葉綠花紅的團隊風采,以此昭示著江西散文繁榮發(fā)展的梯次性、未來性與可持續(xù)性。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擔負實際工作的作家,或許并不經(jīng)常涉足散文創(chuàng)作,但憑著自身的文學潛質和心靈敏感,仍有不俗的表現(xiàn),如羅聰明的《父親的“花花世界”》、傅玉麗的《讓心中的馬兒跑起來》、李凌云的《在山之巔》,都堪稱意蘊豐沛而又構思奇巧,以致讓人無法預料屬于江西的散文氣場,究竟能孕育多少好作家與好作品。當然,較之廣東散文,江西散文亦有明顯的不足和劣勢,這突出表現(xiàn)為:后者迄今缺少前者所擁有的像筱敏、林賢治、王小妮、熊育群那樣一些極具個性,同時又躋身于一個時代審美高端的散文作家,以及像出自艾云、夏榆、楊文豐、塞壬之手的那種以生命書寫開題材與風氣之先的散文作品。這讓人禁不住想起冰心老人當年所作的關于現(xiàn)代文學與當代文學的辯證評價:當代文學缺少大師,但整體水平比現(xiàn)代文學要高。套用以上思路,我們庶幾可以說:江西散文的整體陣容和平均水準要比廣東散文更為可觀,但卻一時鮮見廣東散文的奇崛風范和大家氣象。
江西散文怎樣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從而使被命名的“現(xiàn)象”承載更為璀璨也更為豐邃的內涵?平心而論,這是一個從理念到實踐解決起來都有難度的問題。因為按照我對江西散文的閱讀和了解,它們的優(yōu)長和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是彼此糾纏、互為因果的。這便意味著江西作家朝著更高層次的藝術攀援,常常要從對自身創(chuàng)作習慣的調整和審美定勢的反撥開始,要經(jīng)歷一個亦破亦立、亦揚亦棄的艱難過程。譬如,江西作家習慣于從生活經(jīng)歷和生命體驗中擷取散文素材與創(chuàng)作靈感,這固然強化了作品難能可貴的在場性和血肉感,但在形成慣性之后,也會不知不覺地抑制創(chuàng)作中的智性開發(fā)和理性參與,進而弱化作品的人性深度與精神重量,而后者正越來越成為現(xiàn)代優(yōu)秀散文的重要標識。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引入知性元素和合理運用理性資源,經(jīng)過美的幻化與整合,使其充實并提升筆下的經(jīng)驗和感性世界,應當是許多江西作家的當務之急。在這方面,同為江西作家的劉上洋、劉華、江子別有會心,先行一步,其成功經(jīng)驗或許值得同行借鑒。再如,不少江西作家都擁有較高的藝術天賦和認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和耐心,依照約定俗成的尺度,對文本的構思、語言和意境等等,作精益求精的推敲和一絲不茍的打磨。這種切近經(jīng)典范式的不懈努力,自會使作品臻于精美,即讓散文更像散文,也可以滿足一般讀者的審美興趣;但如果不加節(jié)制地單向度推進,就會反過來束縛作家的手腳,使其作品因過于循規(guī)蹈矩而失去內在的活力與張力,這同樣是散文創(chuàng)作的偏差和誤區(qū)。因此,對于江西作家來說,準確適度地把握散文的常態(tài)與變形,做到有“通”有“變”、“變”中求“通”,亦顯得十分重要。還有,江西作家多擅長營造小天地、小格局、小物象,筆下充盈的是濃郁的婉約柔潤之氣與輕盈雋永之美,在孤立的風格意義上,這無可厚非,甚至獨具魅力。只是這種風格一旦化為壓倒其它的強勢意趣,便明顯不利于散文在多元互補中的探索前行,更不利于散文對生活的斑駁寫意和對生命的立體觀照。清人詩曰:“自覺詩少幽燕氣,故作冰天躍馬行。”竊以為,在不少江西作家未來的路途上,這一番有意識的生活開拓與筆調歷練恐怕必不可少。最后,愿筆者的芻蕘之議能為江西散文家的高歌精進,增添些許意興與豪情!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wǎng)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