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首页_二区视频在线_国产精品久久电影观看_免费看片黄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
中國散文網首頁 > 學術報告 > 正文

散文形神論

中國散文網 作者:楊文豐 發表時間:2009-03-23 我要評論(0)
字號:T|T

散文形神論

——一種與“形散神不散”不一樣的散文觀

▓ 楊文豐

 

 

 

 

一、   散文形神之本質認識

 

 

如若散文之“形”,今天乃僅僅被視為“內容”或者“題材”,就將流入簡單空泛的悲哀。

 

散文作品的色澤、層次、格式、語句、修辭、情節(細節)、人物、事物、境況等因素,都隸屬于形的范疇。

一篇散文本身,也是一個形,——一個完滿或殘缺的形。

 

散文之形,可以客觀物事出之,也可以由文字累積輻射形之,甚至還可以虛擬之。

 

散文的虛擬,來自散文家的聯想和想象。

 

散文之“神”,僅是“中心思想”嗎?中心思想,依賴的是散文家的理性思維,即智力因素。其實,散文創作,除與分析、綜合、升華、扭曲、論述等智力因素有關外,還與直覺、靈感、頓悟、印象等非智力因素相關。

因而,中心思想固然是神,但卻嫌概念而單一。

 

其實,氣韻、語態(譬如幽默)、節奏、感覺、情緒、原則乃至風格,都應該是散文之神。

 

一形可以出現多神。譬如象征散文;喻義大于本義的象征物,在不同人等眼里,審美效應不盡相同。

 

不單一之神,更加富有美學意義。

 

打個比方,形若是一位完滿的女子,神就是其風韻。

 

 

 

二、  散文形神關系論

 

 

 

散文的形神關系,不外乎存在如下三種類型:

1、形散神散,即形聚神散。象征性散文,可以屬之;

2、形散神不散,即是相當一段時間以來“稱霸”散文園地的所謂模式散文;

3、形不散神不散,亦即形神俱不散(聚)。記敘單一物事的散文屬之。

 

一物事一主題,可謂天然的形神俱不散矣。多物事必然形散,而神可能散,也可能不散,——完全取決于散文家之意識或無意識處理。

 

神由形生。

 

形乃神的客觀寄寓,神是形的本質外化。

 

形是“經濟基礎”,神乃“上層建筑”。

 

形是一泓水,神乃炎陽下裊裊縷縷的蒸汽。

 

形神是同一問題的兩個層面。

 

形式,也是內容。所以,形亦是神。

 

純議論型散文:天然的傳統意義之形象消隱泯滅,而意之神顯靈生。

 

“形散神不散”之核心,在于神不散。

 

絕對的“形散神不散”的散文,是沒有的。

 

絕對的“形散神不散”,客觀上陷入了觀念悖論;一只青花瓷碗,咣啷一聲“形”碎,還有集中的瓷碗之神么?

 

 

三、  突破單一的“形散神不散”模式禁錮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創作的典型模式。

 

“形散神不散”已使相當長時間的散文創作,在客觀上滑向了顯而易見的傾向性抒情的斜坡。

 

文學修辭手法抒情,搖身一變得道而成為問題,甚至成為文學,必然導致散文的災難。

“形散神不散”——也曾經是新理論——給中國當代散文的貢獻在于:

——讓散文在彩色而甜膩的口令里原地踏步,雖然偶有聲色甚壯,然終究表現為隊列單一,滯留不前。

 

散文天然似水。

水,可以大江東去,可以細流潺潺,可以閑靜柔軟如湖泊,也可以浩瀚壯闊如海洋。靜蓄于方池里是水,活動于天地間也是水。隨物賦形,隨景泛生,變幻莫測,云蒸霞蔚。

所以,散文形神關系有多少組合,有多少細微的差異,文式就應該有多少類型。

 

“形散神不散”,充其量只是散文創作的一個文式,絕不是唯一的和最終的模式。

 

散文今天的發展流向,正以沖脫散文的人為模式為顯著特征。

 

沖出模式,還原和弘揚散文的本體精神,散文才能走進生活天地。

 

今日散文的走俏,正是由于讀者發現:除了曾經“走紅”的所謂“形散神不散”的模式散文外,還有那么多并不呈什么模式的散文——她們主要還是燦爛的三十年代的眾多名家散文。

 

“形神俱散”的散文,作為沖破單一的“形散神不散”的模式的一種散文,在現階段,我以為帶有更加寬泛的生氣和活力。

 

在中國散文史上,形神俱散的散文,本來也很多。譬如,《莊子》里的許多篇章,梁實秋先生的諸多名篇,都屬此類代表作品。

 

形神俱散的散文之魅力,在于能否輻射出啟智啟美的思想。

 

 

 

四、  散文美學準則:“形神和諧,啟智啟美”

 

 

“形神和諧,啟智啟美”,可視為散文創作的美學準則。

 

雖曰“文無定法”,然卻“文有準則”。

準則不是模式。——準則屬普遍規律。

 

一篇成功的散文是一個系統。

 

“形神和諧”是系統的最佳狀態,“啟智啟美”是系統的最佳功能。

從這個角度出發,“形散神不散”的理論,至多只說明了一種系統,而并無表征出其它的功能。這是一種理論的殘疾。

 

藝術美的最高結構組合,是“形神和諧”,審美的終極目的,是“啟智啟美”。

 

“形神和諧”,是“啟智啟美”的前提;

“啟智啟美”,是“形神和諧”的目的。

 

“形神和諧”,體現了散文在形與神關系上的節制、適應、合理和美滿。

 

“形神和諧”,是形與神在散文家的心智和性靈上的辨證統一,是散文家獨特的“散文哲學”之自發或不自發的流向。

 

和諧是風格的出發。

 

當散文家“獨家”的至性至靈、“散文哲學”表現為行文“形神和諧”時,才有可能出現“啟智啟美”的風格化效應。

 

“形神和諧”失衡,美學品位必欠缺“火候”,“啟智啟美”必成為云煙。

 

形神之間的種種關系,都可以出現屬于本身的和諧。

“形散神不散”,充其量只是一種和諧,而不是唯一的和諧。

“形散神不散”,充其量只是“形神和諧”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

 

“形神和諧,啟智啟美”,本質上代表了散文藝術寬泛的美學界定。

 

惟寬泛的理論介定,才利于散文藝術發展和突破,才利于體現散文的本體精神。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責任編輯:admin]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如果你對中國散文網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給管理員反饋。管理員郵箱

散文信息

網站首頁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現代中國散文研究所 版權所有 陜ICP備10004154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