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收獲,也有遺憾
有收獲,也有遺憾——第四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審讀隨感
一
筆者曾撰文提到過:新時期以來,中國當代散文文本的變革,明顯滯后于詩歌、小說、戲劇、繪畫等其他文藝樣式。但從1985年開始,散文不再僅僅是反思傷痕、回憶痛苦、歌贊時代,有了變異的征兆,即出現了個性化的、創新的萌芽。建國后散文中長期被掩蔽的“我”,鮮明地裸露出來了。思想的解放、心靈的自由、視角的獨特、語言的創新,為傳統散文寫作帶來了新的生機。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一直延伸到新世紀,尤其是最近幾年,報紙副刊的眾多、文學雜志的需要、出版事業的發達以及網絡文體的崛起,為散文界培育了一支宏大的寫作隊伍。專業的、非專業的寫散文人數之多,幾乎是空前的。真正出現了萬人寫作、千書出版、百花齊放、新秀不斷涌現的繁榮局面。但也要看到,在這汪洋大海般散文繁榮之中,良莠不齊,確實存在著大量思想貧乏、精神蒼白、語言平庸的粗俗之作。
散文是自由的文體,易寫難工。因為要寫出真正優秀的散文,至少需要具備如下條件中的某些部分,如豐富的閱歷、深厚的學養、獨特的識見、真摯的情感、雋永的思想、純熟的語言、新穎的構思,等等。散文是心靈、體驗智慧的結晶,它屬于有難度的文體。大家都可以用筆記下或用電腦敲出散文來,但要撰寫出思想深邃、情感真摯、品格高雅、境界超拔、感動人且能啟迪人的佳作,決非易事。
這次申報參評第四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的作品集,共有184部。經過初評、終評委們仔細審讀、反復遴選,發現優秀的集子,數量不多;出類拔萃者,尤其稀少。 初評淘汰了163部,只有21部入圍,進入終評。這21部作品,大致可分三類:一類是反映現實題材的作品,一類是歷史文化散文,還有一類是個性化的情感寫作。它們通過11名終評委認真比較、研究、磋商,最后無記名投票,從中選出韓少功的《山南水北》、南帆的《辛亥年的槍聲》、劉家科的《鄉村記憶》、裘山山的《遙遠的天堂》四部散文集光榮獲獎。雜文無佳作,本屆空投。
二
韓少功以寫短、中、長篇小說著名。他的《月蘭》、《西望茅草地》、《飛過藍天》、《爸爸爸》、《馬橋詞典》都是被人稱誦的力作。到了上世紀末,他自愿離開城市,潛入他當知青時插過隊的湖南汨羅縣八溪峒鄉下,過起筑屋、墾荒、養雞、種菜、割谷的農耕生活!渡侥纤薄肪褪撬麕е拮雍鸵粭l狗歸隱鄉村七年間記錄山野自然、民間底層的散文集子。它鮮活、生動、新奇、樸實是用從容、冷靜、純熟的語言撰寫出來的鄉居筆記;是他親密接觸土地后記述所見所聞、所體驗、所思索的心靈報告;是他描述頭頂烈日、手生老繭、背流大汗生產土豆、玉米、瓜果、蔬菜供養自己的中國版《瓦爾登湖》。他的“尋根”和回鄉,演繹著中國有良知的文人在城鄉之間的焦慮和選擇。他把認識自我的問題推廣為認識中國的問題,并以細心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在當代背景下發掘和重建了鄉土生活的豐沛意義。他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看著“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窗外景畫,同時入世地審察著日常事物和民生民情。他在鄉野生活中進一步懂得了“萬物生長靠太陽”,發現不僅是向日葵,所有的樹都是向日樹,所有的草都是向日草,所有的花都是向日花。陽光是大地上一切生命的能源,故古代許多民族都尊太陽為神,便有了太陽神。他觀察院子里樹梢間的鳥巢,看到鳥只有一張嘴,為了筑一個產房,就不惜忍受饑餓和疲乏,不怕風雨和暴曬,辛勞地銜泥結草。由此想到這是動物界繁衍后代的本能,故世界上所有的傳統文化和習俗把生兒育女慶典化、神圣化。他家養著一群雞,看見公雞總是善待母雞,臨難時沖到面前擋住危險,遇到蟲類美食卻永遠先讓紅顏知已品嘗,自己甘愿退后一步,一派紳士風度。想到狗的忠誠、公雞的優惠異性,便對“衣冠禽獸”這類人創造的、不符合實情的詞語心生疑慮。他在露天農事活動中偶得疾病,用宅旁草藥一治就愈,便問附近醫生:為何不給病人多用草藥,而吊瓶打點滴?醫生老實回答:“西藥么,價高,利潤大!币会樢娧刂赋鑫覈t療領域用藥養醫的弊端。少功在書中對自己的農村生活慨嘆道:“陽光如此溫暖,土地如此潔凈,一口潮濕清洌的空氣中足以洗凈我體內的每一顆細胞!
有的評委認為:“2006年有了《山南水北》的問世,便成了散文收成的大年;這次散文雜文獎評上了它,便有了權威性和頂梁柱!惫P者需要告訴讀者的是,作者原來并沒有將本書申報評獎。是初評委們發現了這一缺漏,請評獎辦公室負責人通知遠在湖南的韓少功,讓他把樣書通過快遞寄來。經過終評委多數認可入圍,結果是唯一一部以全票通過的獲獎之作。
南帆是學者,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起,開始涉足散文寫作。他的散文睿智深邃,因有深厚的學養作支撐,故能做到審美與審智相融匯,是中國智性散文的典型代表。他富有當代感。
相關閱讀:
|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網友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